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幕(第1/4 頁)
時間。
不會因為任何事、任何人而停止不前。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
崇禎十四年。
二月二十四日。
遼東大地。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薊遼總督洪承疇會八鎮總兵,十三萬兵馬於寧遠。
八鎮總兵分別為:
援剿總兵曹文詔,寧遠總兵吳三桂、山海關總兵馬科、密雲總兵唐通。
遼東總兵劉肇基、東協總兵白廣恩,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姜鑲。
與原本的歷史上出現偏差的是東協總兵、援剿總兵、大同總兵的職位。
歷史上,東協總兵是曹變蛟,援剿總兵則應該是白廣恩。
但是因為陳望的干擾,曹文詔並沒有死在湫頭鎮之戰。
在戊寅之變之後,曹文詔向著楊嗣昌推薦了陳望和曹變蛟南下剿匪。
所以曹變蛟並沒有成為東協的總兵,而是在南方追擊張獻忠。
曹文詔的加入,改變了八鎮總兵的割據。
曹文詔原先就是援剿總兵官,白廣恩自然是不可能取代曹文詔的地位。
因此白廣恩也就成為了東協的總兵官。
而原本應是大同總兵的王樸。
在此前圍剿李自成的成、階之戰中,被李自成擊敗。
使得李自成再越關山進入川北衝出重圍,將追剿的明軍就此遠遠的摔在了身後。
洪承疇大怒之下,直接奪了王樸的官職,將其一擼到底。
這位導致明軍在松錦從撤退演變為潰敗的無能之輩,並沒有機會出現在松錦。
現在替代他的,是出身北地將門的姜鑲。
二月二十七日。
洪承疇令。
仍以吳三桂、劉肇基官兵駐於松山、杏山之內。
以其所部官兵一萬五千四百出鎮於前屯衛、中後所之間。
以駐防薊州官兵一萬六幹仍分佈於中協四路、東協建昌、冷口、兩協牆路之界。
以山海關、永平撫臣朱國棟駐山海關。
以山海關總兵馬科出中後所、前屯衛。
以援剿援剿總兵曹文詔,密雲總兵唐通、遼東總兵王廷臣、三鎮合兵,馳援松、杏。
東協總兵白廣恩,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姜鑲,留守寧遠,以為後援。
至此。
決定著明清兩國國運的松錦之戰。
就此拉開了序幕。
……
武平衛城,東城城牆之上。
陳望內穿罩甲,外著紅袍,頭戴氈帽,行走在城牆的馬道之上。
身側,陳功、趙懷良兩人俱是罩袍束帶,按刀而行。
身後,一眾甲兵皆是佩刀執槍,亦步亦趨。
武平城外。
三月本是春暖花開時。
但是放眼望去,入目之處仍舊是一片蕭瑟。
層層的營帳遮蔽了視野,林立的旌旗擋住了眼界。
“遼東塘報,三月三日,前鋒移軍至松山城附近的石門,與圍城的清兵遭遇。”
“清兵事先伏擊,寧遠總兵吳三桂陷入重圍,諸鎮聞聲而援救,自午時血戰至黃昏日落之時。”
陳功跟隨在陳望的身側,向著陳望稟報著不久前傳來的訊息。
“戰局僵持,清兵欲退,援剿總兵曹文詔領甲騎千餘,突入清兵陣中,陣斬清軍正藍旗佐領一名,奪其將旗。”
“清兵大潰,往北敗逃,戰後共得首級二百六十七級,殺傷無算!”
陳功緊握著拳頭,他的雙目赤紅,漲紅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