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且先從水師及樓船各鎮中抽調戰船百隻預備聽用,另調兵弁千員擇日隨孤西渡與耿精忠會獵於金廈”
3。交代!)
雖說已經定下了出兵福建支援耿精忠的決策,但是要抽調士兵、艦船,準備糧秣軍械也不是說話就能完成的事情,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整備工作。不過這些瑣碎事務還不是更重要的,在朱錦西征之前還要決定由誰來留守鄭軍根本之地臺灣。
由於朱錦的諸弟貪財粗鄙,諸子又尚在幼衝,因此只能在臣下中選取一人,這個人選理所當然的落到了曾經輔佐朱錦擊取得延平郡王王位及在東寧有效實施屯墾恢復臺灣經濟的諮議參軍陳永華的頭上。
永曆二十八年四月,朱錦除陳永華以藩前留守總制中外軍國事務(即東寧總制使、東都留後),並表奏實際上是傀儡的朱術桂,授予陳永華正二品資善大夫的文散官,一時間,陳永華權傾臺灣。
“叔父,您這是什麼意思?”被陳永華召到私宅的兵官陳繩武翻了翻對方特意拿來給自己看的奏章,不由得臉色一變。“叔父,王上委以重任是對我陳家的信任,叔父為何偏偏要把那十二歲的元子推出來?”
“高處不勝寒呢。”陳永華捻著鬍鬚解釋著。“你我叔侄本非國姓爺元從,只是靠著王上的信任,短短十年間便躍居高位,如今更是得以總制臺灣一地,就怕那些老臣子們當著王上的面不說,心中早就恨死你我叔侄了。”
“這?”陳繩武默然,沒錯,自家叔侄一個隨扈在朱錦左右贊畫軍機,一個主管整個大後方,的的確確會遭人眼紅,不過就因為這個原因把鄭克臧推出來恐怕只會適得其反,更何況自己前不久還頂了那小兒的見解,一念及此,陳繩武合上奏摺。“叔父,元子並非嫡出,且素來也有並非王上所出的謠言,叔父若是力推元子,恐怕反而遭人嫉恨呢。”
“你也說了是謠言,又何必採信。”陳永華搖了搖頭。“至於遭人嫉恨嘛,難道把五歲的嫡子推出來,旁人就沒有異議了嗎?就怕到時候非議之聲更多才是。”
這倒也是,放著年長的元子不提卻非要把小得多的嫡子提出來,那豈不是更加顯露了權臣的嘴臉。既然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那就乾脆不要上奏摺了。”陳繩武提議著。“反正王上都會否決,不如不惹這等麻煩。”
“麻煩不是想躲就能躲掉的。”陳永華嘆了口氣,他不是不知道侄子的心思,只不過比起侄兒的小算盤,他的麻煩可能更大。“與其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事,不如早一點揭開來,也好趁機試探王上的心意。”
陳繩武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叔父是這等考慮,如此看來,倒是侄兒見識淺薄了”
陳永華的提議理所當然的遭到了朱錦的拒絕,但事情已經傳遍了整個東寧,正是有鑑於此,朱錦覺得要給自己愛的女人和長子一個交代,於是在臨行前特意來到荷院。
“欽舍,前次廷議沒有采納你的意見,有沒有不開心啊?”
朱錦的問話看似很平常,但鄭克臧卻要思索一番再做回答,不過他還沒開口,那邊陳昭娘就撅起了嘴:“還說呢,欽舍才多大,王上愛寵,帶他上殿聽政已經很逾越,還害他當眾出醜,內廷裡都傳開了,說什麼黃口孺子自不量力”
“誰在嚼舌頭。”朱錦憤怒的衝著貼身內侍命令道。“查,查出來後流放狼嶠。”
“父王息怒,旁人說什麼,兒子其實並不生氣。”鄭克臧一聽,心中頓時一驚,他和陳昭娘母子本來已經是人家的眼中釘肉中刺了,再這麼一來,誰還敢跟荷院親近啊。“因為這些腌臢之輩讓父王失了仁德之名更是沒有必要。”
“俗話說君子懷德小人畏威,這幫腌臢之輩不好好教訓怕是不成。”話雖如此,但朱錦的目光裡卻透著滿意。“也罷,這次就聽欽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