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何氏大宗祠(第2/2 頁)
何家子弟只能在這裡讀6年,要是考不上童生,會勒令退學。
至於考上童生之後,一般都不會在何氏族學上,會找其他學院讀。但實在家貧,沒地方去,也可以在何氏族學裡再呆3年,考不上秀才,只能自謀去處了。
孫山歪著頭,假裝天真地問:“二表哥,不用束脩,哪裡來的錢啊?”
何書瑜彈了彈孫山的腦門:“何氏有族田,有鋪子,這些每年的收益,能維持學堂的執行,而且每年拜祠堂,每家每戶都會捐贈。我阿爺去年還捐了50兩呢。”
孫山瞭然,何氏家族家大業大,有錢人自然多了,身為何家的一份子,多多少少,也會捐款。
何書瑜傲嬌地指著祠堂前的旗杆石:“看到沒,每一個旗杆,代表一個人的功名,我們何家可出了好多有功名的人呢。”
孫山仔細數了一下,足足6個旗杆,上面有舉人,有進士的,都是泰啟年份,何家真厲害,新朝不過成立20幾年,就有那麼多人考取功名了。
何書瑜還說他們前朝也有人考取功名,只不過改朝換代,舊的旗杆就收起來了。
今天的何家村一日遊,孫山大受震撼,透過祠堂的大門,後面的牌坊上刻著“詩書世澤”,正真演繹書香門第。
祠堂是重地,禁止任何人隨便進出。
孫山和德哥兒自然無法參考何氏大祠堂,何況裡面傳出的朗朗讀書人,更不準進去了。
穿過祠堂,又來到荷花池,德哥驚歎地說:“二表哥,好多荷花,好多荷葉,下面肯定有蓮藕了。”
何書瑜笑著說:“等蓮藕成熟了,就會放水挖蓮藕,到時候就有蓮藕吃了。”
孫山看到荷花池中央還停了一艘小船,也不知道用來做什麼的。
逛完荷花池,何家村就逛完了,何書瑜帶著孫山和德哥兒穿過小巷。
孫山問:“二表哥,那棟宅子是誰的?”
這座宅子又大又莊嚴,特別是屋頂兩邊的鑊耳屋非常獨特。鑊耳屋象徵著官帽兩耳,具“獨佔鰲頭”之意,唯有功名的鄉紳方能採用。
果然何書瑜眼神豔羨:“這是京城何家的老宅,他那一支人才輩出,書蘊哥前幾年高中,在翰林院幹活呢。哎,當時我爺可羨慕呢,恨不得大哥也高中,讓他威風威風。”
孫山,德哥兒,何書瑜相視一眼,捂住嘴嘿嘿笑。
何父想孫子考取功名的心正所謂司馬超之心路人皆知,也得虧何書謹考上了秀才,讓他有機會到處顯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