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不忍明珠蒙塵(第1/2 頁)
往府外跑的日子漸漸消停,宋溓又日夜不歇的將自己關在書房,溫讀詩書,精益求精。
而跟了他這些日子的青夏也看的分明,原來,縱使身家如大少爺這般的人,於科舉之路也並非易事,雖不到頭懸梁錐刺股那等,但他每日天未亮便起,有時夜已深了也不見他有片刻鬆懈,那書往手裡一握便是一整日。
難怪那時喆友對她說,在大少爺身邊伺候,能勸得他多用一碗湯都是極大的不易了。
襄吉書院有位名士大儒作學講座,每日前去聽學的學子不知凡幾,當初大少爺進舉人時曾去那書院,卻被那大儒留了兩日,而後,大儒只留下八個字—天才無量,文公臨世。
能得這樣稱讚的兒郎,除卻身份,靠著真才實學也能創出一番天地來,連老夫人都心疼兒子太過較真,有些路,是可以替他鋪平的,可他卻沒要,他好似並不想依靠家族榮耀,僅靠自己那過人的才學,自去闖出一番天地來。
這等人物,尚且如此努力,也不難說他為何能年紀輕輕就中會元,更是下一屆狀元的熱門人選。
青夏心裡欽佩他,也不由得為自己的兄長擔憂。
她是看過兄長如何做學問的,家裡農活重,他天不亮要起來走十幾里路,去那老先生家中聽學,中午回來吃的飯了,為爹減輕作活,夏日頂著烈陽下地,冬日忍著凍瘡做些編織手藝,夜裡爹也辛苦些,要去老先生那接他回家,一家人磕磕盼盼,如今兄長一中再中,村長早就不遺餘力的襄助家中,日子倒比以前好過很多。
她生平見過最刻苦努力的便是兄長了,如今多了眼前這一位,不由得輕嘆了口氣。
宋溓看了半日書,眼睛發酸,剛放下來揉了揉眉目,聽得那一聲嘆息,便問:“何故嘆氣?”
青夏抬頭,有些擔憂:“是奴婢動靜太大擾您溫書了?”
宋溓放下手來,沉潤的眼眸發著紅,他沉了口氣,示意並未打攪,青夏才回他方才的問題。
“奴婢每日見您用功,不由得想起家中兄長,這月份家裡農活重,也不知會耽誤兄長多少功課。”
宋溓挑眉,從遇到她開始,已經不止一次聽她提起家中的兄長,可見她有多關心,他也知,貧寒之家出一讀書人有多不易。
“閒來無事,便與爺講講你那位兄長吧。”
看他苦讀書整日沒個話,也沒個笑臉,喆友整日唉聲嘆氣想讓大少爺放鬆些許,享受些許,此時竟放了那書那筆,同她說起話來,青夏“受寵若驚”,便同他說了起來。
“我兄長自小就與村裡其他人不一樣,聽我爹說,在兄長三歲那年村裡來了個秀才,尋了個荒屋做學堂,村裡但凡有男孩子的,皆會送去認兩個字,我家甚是困難,兄長沒法去,直到有日那朗朗讀書聲傳了出來,引的兄長自個兒跑去,扒著那窗看的入迷,那秀才明明發現了卻並未驅趕,由得他去了幾回,後來被娘發現了,覺得沒給秀才學費不好叫兄長偷師,去領了他離開。”
說到此處,似乎是想起年幼時,爹孃將自己放在盆裡,兩人在地裡做活,許是怕她哭鬧亂跑,娘溫聲細語同自己說話。
即便如今已經大了許多,再想起過去,還是叫她不禁露出溫柔懷念的表情。
“娘說,那是一個下午,日落黃昏,兄長坐在門口摘豆角,竟默默背那秀才教的一首詞,不過是秀才讓學生練口的詞,許多正經學生都未記住,卻叫聽了幾回的兄長記牢了,從那以後,爹孃就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送兄長去唸書。”
宋溓看她柔順的臉龐,清雅的聲音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不覺便恍惚了起來。
她十分擅長背書,從她嘴裡說出來的事,便是一件小事,也叫人印象深刻,好似能透過她那溫軟的聲音,就能身臨其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