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部分(第1/5 頁)
如果論總體空中實力的話,美英蘇三國的空中力量和產能至少是德國的3倍以上!但是結果如何呢?美英蘇三方空軍整整用了3年多的時間才把德國空軍徹底毀滅!在44年前,英國空軍的產能高於德國的(為悲催的德國動員能力默哀)但是英國空軍的戰略轟炸影響並不是太大。有轟炸德累斯頓的成功戰績,但是同時也有英國戰略轟炸機部隊被暴打的失敗戰績。單純看戰損表的話,一次出動150架以上的轟炸機損失十幾架飛機看似不多,但是別忘了,這只是一次戰損,按照這個比例來算的話,這些轟炸機用不了10次攻擊就損失殆盡!戰略轟炸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是說炸一次就行了!
即使後來美帝的第八航空軍加入到戰略轟炸的序列之中,43年打了整整一年,扔掉了數千架各種戰略轟炸機和其它飛機之後,德國人依然沒有被打垮!只有到了44年初的時候,盟軍發動了長達4個月的猛烈轟炸,按說經過了43年一年的拉鋸消耗之後,德國防空能力應該已經不行了吧。但是實際上在1944年3月24日的空襲中,轟炸柏林的726架轟炸機中損失了72架,將近10%的轟炸機沒能再返回基地!而要從宏觀上來看的話,美英損失的2萬多架各種轟炸機的製造成本比德國曆史上所有飛機的產能估計都不低!由此可見戰略轟炸的代價是多麼的高昂。而到了44年壓垮德國空軍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量P51D和P47戰鬥機的登場,長距離護航戰鬥機的加入以及掃地皮行動有規模有計劃的展開,讓德國空軍最終崩潰!
按照徐傑的看法,這個位面德國工業力量是有了,產能和技術也比歷史上強很多,但是想要靠戰略轟炸讓英國人屈服估計都是不可能的!英國空軍的能力可要比歷史上德國西線的本土防空戰中的實力要強多了!要是把蘭開斯特換成噴火和蚊子的話,配合上地面防空設施,那麼這個防禦力簡直是不可想象啊。對了,如果是本土防空的話,那麼流星式噴氣式戰鬥機也能上場。流星打HE177絕對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德國人缺乏一種和P47、P51一樣優秀的護航戰鬥機來減少戰略轟炸機的損失,本身體系不夠健全的德國空軍在面對英國人的防控體系時會更加被動,所以說,如果德國人繼續一門心思搞戰略轟炸才是最符合華夏的利益的。而現在,里希特霍芬的決定讓德國空軍重新走向正軌!
德國空軍不具備透過持續不斷的戰略轟炸擊垮對手的能力,但是依然具備對縱深關鍵目標打擊的能力,這種能力雖然不至於打垮對手,但是依然會在一段時間內讓對方的戰爭機器的運轉造成嚴重影響。里希特霍芬強調空軍的縱深打擊應該以戰役目標為準,比如說,德國即將發動對法國的進攻。德國戰略空軍的任務就是將法國縱深的機場和各種軍用設施摧毀,為陸軍即將發動的進攻鋪平道路,而隨後,當英美準備支援法國的時候,德國戰略空軍則把主要目標放在對方極有可能使用的港口和重要交通線上。實現戰場遮蔽,限制法國軍力的恢復。所有打擊目標的核心是配合陸軍快速佔領這個國家,整個打擊方向從毀掉對方的戰爭基礎變成了針對軍事目標為主,與其他兵種配合為主的作戰理念。
這個理念已經比較接近2戰時的德國空軍理念了,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德國空軍實力增長,戰略轟炸機的服役讓德國人擁有了更強大的打擊力度和攻擊距離。經過反覆研究後,德國人還認為為了保證戰略轟炸的順利進行,戰鬥機部隊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里希特霍芬看來,護航不僅僅是跟著轟炸機出去走一圈,當對方的戰鬥機上來後將對方趕走。這樣的防禦太過保守!里希特霍芬要求戰鬥機部隊必須部署在前沿,除了伴隨式護航之外,還需要主動在對方空域中游弋打擊對方的戰鬥機部隊。不管戰略轟炸是否進行,戰鬥機部隊都必須每時每刻的壓制對方戰場前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