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5章 【書同文】(第1/2 頁)
除了採取更加積極,親民,有效的傳教措施之外,項南制定的教義也符合最廣大群眾的利益。
在《啟示錄》中,項南教育信徒們生來平等,要照顧貧民、孩子、老人和弱者;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要善待奴隸,鼓勵釋放奴隸;要保護私人財產,無論男女都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反對坑蒙拐騙,反對姦淫擄掠,反對自相殘殺,反對巧取豪奪……
這些理念,在古代,尤其是公元前十三世紀,大部分地區還屬於蠻荒時代的背景下,還是非常先進,甚至是超前的。
比如保護私人財產,任何人包括法老在內,未經法律允許,也不得剝奪他人的財物。這一規定,對地主階層非常友好。
而照顧貧民、孩子、老人和弱者,對底層百姓也很友好。尤其是鼓勵釋放奴隸,對奴隸們更是一大福音。
因此《啟示錄》獲得了廣泛認可,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傳教措施,使得項南的教義很快便在埃及、赫梯盛行起來。
人們開始按照《啟示錄》的教義、規範行事。日常生活,禮義廉恥,婚姻嫁娶、生老病死、道德法律等等。
如此一來,埃及、赫梯兩地的差異也進一步彌合,逐步接受一個國家,一個文明。
當然這是後話了。
……
項南為安蘇娜制定的第二策,就是遷都。
如今國家的首都定在底比斯,它位於埃及的中部位置,距離赫梯很遠,往來交通非常不方便。
尤其是對赫梯的管理,有點鞭長莫及。
因此項南建議安蘇娜遷都,從底比斯遷到埃及北邊的馬紮拉赫,緊挨著地中海。
一方面,馬紮拉赫位於尼羅河的入海口,因此水源充沛,能夠滿足城中居民的飲水需求。緊挨著地中海,可以推動海運貿易的發展。
項南想推動埃及從陸地國家,往海洋國家發展。因為相比保守的陸地國家,海洋國家顯然更具開拓性;
一方面,馬紮拉赫距離中東、南歐都比較近,而且還在蘇伊士的邊上。等將來蘇伊士運河開通,地中海、紅海、黑海、愛琴海貫通,將成為最重要的貿易樞紐。
遷都計劃遭到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那些既得利益者包括底比斯城的王公大臣、祭司貴族、地主商販等等。
他們在底比斯本來有房子、有土地,有神廟,有信徒,有生意,可是如今一遷都,他們很多人都要重新來過。
因此自然是不滿意的。
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蹆,在安蘇娜的大力主導之下,遷都還是正式開始。
……
第三策,就是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埃及、赫梯都有自己的文字,埃及是象形文字,又分為聖書體、僧侶體和世俗體。而赫梯使用的則是楔形文字。這兩種文字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文字的不同,加深了兩地之間的隔閡,也增加了治理的成本。畢竟很多文書都需要翻譯才能讀懂,真的是很不方便。
因此項南建議安蘇娜要書同文,大力推廣書寫更便捷,語法更簡單的世俗體。
世俗體是簡化的僧侶體,而僧侶體是簡化的聖書體。就像隸書是源自小篆,小篆是源自大篆一樣,一級一級的進行了簡化。
這種簡化的文字,更容易書寫,也更容易推廣。
而統一文字之後,也能彌補兩地之間的差異,讓兩地百姓更快融合。
度量衡也是如此。埃及、赫梯用的尺寸、重量、容積也是不同的,這也增加了貿易、稅收的難度。
因此統一度量衡之後,就能避免很多的麻煩。
安蘇娜聽從項南的建議,在神廟之中創辦學校,免費教授信徒們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