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2/4 頁)
趣是在善治意義上提高制度收益;而不是改變破壞穩定作用的制度。相應地;接近黨的組織(如黨報《人民日報》)也提供給相對開放的網民和聊天團體;在其領域內可以開展批評性討論。因此;關於因特網的政治功能決不能在改變制度功能的意義上陷入“技術決定論”。因特網為公民創造了新的可能:透明度、參與和社會批判。但它本身不是制度改變的工具。
國際社會如何看待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不僅僅表現在經濟領域;也反映在社會、政治方面;公民社會的發展就是一個具體表現。中國公民社會領域取得的進步明顯;如:個*利有較強的保障;私營企業家群體的產生;協會和團體的形成及其較大的參與可能性等。但是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制度還處於發展中;其中國家應對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負責。對多數人來說;社會安全處於第一位;參與才是第二位。另一方面;國家應引導發展;使“群眾”成為公民。把西方語境中的公民社會概念直接移植到當代中國是有問題的;在我們的意義上中國還沒有“公民”;它才剛剛開始形成;公民社會的前提條件在中國才顯露徵兆。因為還缺乏基本的法律保證和憲法實施;這些是創立一個“自由公民”的前提條件。只有社會的強大;中產階層的形成;個人才享有較大程度的自治。雖然出現了大量的企業家群體;卻還沒有產生企業文化;公民文化首先需要公民。討論文化也處於發展之中;參與的日常文化也同樣如此。儘管開始出現一個由知識分子群體掌握生產的、代表居民利益的特殊代理階層;但他們的行動大多把公眾排除在外;並使後者依附於他們的保護關係。從公民社會對國家的監督作用看;像哈貝馬斯和達倫多夫的理想設計那樣;中國現在還沒有產生公民社會。公民社會以雙重的自治為前提:獨立於國家的自治和獨立於傳統結構如家族、單位或家庭的自治。如果這是公民社會的標誌;那麼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西方;人們認為在中國“產生”公民社會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中國缺少公民社會產生的許多前提條件。但是;歐洲人看到;中國公民社會發展的某些要素開始形成。歐盟想在這種發展中;即在公民社會結構的形成方面幫助中國。這樣做的背景是;歐洲人領會到;中國社會的複雜性和國土的廣闊必須要求社會自身變得有效;並且能夠直接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這正是中國將來想要實現的“和諧社會”的組成部分。力求與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的歐盟想支援所有有助於中國社會穩定發展的事情。歐盟的發展需要中國的市場;許多戰略的實現也需要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支援和配合;歐盟不願意中國出現不穩定。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公民社會:現在與未來(13)
如何構建和進一步促進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
在公民社會中;社會團體是自下而上發展的;而不是自上由國家來建立。但是;在中國;國家是促進公民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因為國家也不能再在一個日益分化和複雜的社會中包攬一切;所以需要社會組織(社會團體)參與制定和監督一定的任務;比如環境保護問題;社會弱勢群體(兒童、殘疾人、吸毒人群等)的保護等。為此;國家應該促進那些對社會弱勢群體自願承擔責任的志願者組織的發展。在某些敏感或容易發生衝突的領域;國家不便於出面協調;或發揮作用不明顯;這時;公民社會組織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們直接與廣大公民接近;沒有威權感;政治性弱;易於被接受;它們的意見和做法能夠很快得到認同;在國際社會也很少招致指責和非議。在我看來;努力構建和進一步促進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應該注意和把握好如下幾點:
一是公民社會以“公民”的存在為前提。公民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