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奏議(第2/4 頁)
大姐兒,禮部近日出了皇子們選妃的章程。”
林紫蘇對選妃的定製也是瞭然,皇子選妃選的是十五歲以上的姑娘,自己還沒過十三歲的生日,怎麼也選不到自己的頭上。父親特意提了此事,想必是有話要說,果然接下來又聽林遠志說道:“今日遇到了錦衣衛副指揮使唐家祥,邀我參加他家孫子的百歲宴……”
唐家是二皇子謝曜生母莊妃的孃家,這唐家祥是謝曜的外祖父,林紫蘇前世裡見過幾次,自然不陌生。
聽父親提到唐家祥的名字,林紫蘇心頭一陣驚悸,只聽父親緩緩道:“唐家是莊妃的孃家,我與唐家祥不過是點頭之交,他素來瞧不上咱家,沒想到這次卻主動跟我套近乎。”
林遠志話鋒一轉,問道:“紫蘇,你與二皇子是否相熟?”
聽到“二皇子”三個字,林紫蘇臉色轉冷,搖了搖頭道:“女兒與二皇子殿下只見過幾面,連話也不曾說過幾句。”
林遠志心中疑惑未解,不過女兒既然如此說,也不好再多問,自顧自地說道:“今日聽駱尚書的口氣,二皇子殿下的太子之位已然定了下來,近幾日就會有昭告天下的旨意。唐家的這一次百歲宴,怕是邀了不少人。”
林紫蘇聞言身子一顫,原以為這一世與上一世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想到世事終究還是照上一世的軌跡來了。
前塵舊事恍如昨日,她靠著重生換了另外一個身份,仍是看到了與上一世雷同的一幕,只不過上一世自己是曲中人,這一世卻似是旁聽者,她忽然有些悲觀,上天讓自己重活這一世,究竟有何意義?
林遠志不知女兒心中的想法,見她一臉震驚之色,跟自己初聽到時的反應有些相似,笑道:“內閣諸位大人均屬意八皇子,沒想到聖上卻要立二皇子為太子,為父乍聽之下也是震驚,不過想了想,此事也算是情理之中。”
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自大衍立國以來,嚴格遵從著既定的規制,除睿宗皇帝是在危難之時被擁立之外,歷代皇帝均是嫡長子繼位。
到了正興一朝,出現了特殊的情況。
先太子謝晗是梁皇后在東宮時所出,皇帝即位後就受封了太子,一直地位穩固。不想在正興十一年,謝晗得了急病不治身亡,而餘下的皇子們皆是由妃嬪所出,皇帝心中搖擺不定,就一拖再拖,直到這正興十八年,皇后誕下的八皇子已過了三歲的壽誕,東宮之位仍然是空懸。
自先太子薨了之後,皇帝對冊立太子一直諱莫如深,群臣暗地裡揣摩皇帝心意,在一些有心人的有意或無意的推動下,不住地在奏章中提及皇儲問題,皇帝則是一直以嫡子年齡尚幼為藉口推託過去。此時突然傳出立太子的風聲,群臣心中均是錯愕不已。
謝曜將要成為太子的訊息,帶給林紫蘇的只是心裡的一絲漣漪,帶給朝堂的卻是如同火山噴發般震動,四處目光聚焦在紫禁城中,打探著訊息的來歷。
正興十八年的三月二十九,督察院左僉都御史韓嗣昌率先在朝會上陳奏。
“禮貴別嫌,事當慎始,陛下不可不察。東宮之位空懸七年,二皇子不過佔著年齡的優勢,地位卻如太子一般,皇后所生育的嫡子八皇子反居於他之下。如此一來,於倫理不順,於人心不安,傳之天下則不正,臣斗膽請立八皇子為東宮太子,以定天下之本,以安臣民之念。”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韓嗣昌這番奏議立時引來十多個大臣的附和,皇帝心中泛起冷笑,沉聲問道:“依韓御史所言,立八皇子為太子就能平息物議了?”
“觀歷史往來,嫡庶不分乃取亂之道,如今街頭巷尾議論紛紛,八皇子乃陛下嫡子,天資聰穎,仁孝純良,堪為一國之儲君。請陛下為江山社稷著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