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2(第2/2 頁)
己享受的建築。
天下剛剛平定不久,百姓經歷了戰亂,正是需要修養生息的時候。那些術士罵他,雖然有點不識好歹,咳,有點過分,但確實是他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
如果他能再多為百姓們想一點,也就不會被罵了。
但是他的“殘暴”已經在百姓心中形成了固有的印象,一時半刻無法改變,像“三十稅一”這種稅收政策,還是借扶蘇之名頒佈比較好。
反正,他都是快入土的人了。
“巴清,這世上真的沒有神仙,沒有能讓人吃了長生不老的仙丹嗎?”嬴政雖然是在和巴清說話,但是並沒有看向巴清,彷彿只是自言自語。
他放不下大秦,好想向天借命。
巴清面對這種大客戶,想說有,好繼續讓始皇帝買她的礦。雖然始皇帝在研究火藥,但是用到丹砂的情況遠不如之前。
對於神明,她是敬畏的,興許真的有神仙呢?
可是她作為始皇帝的座上賓,有幸觀看了天幕之前的幾期盤點,知道凡人成仙是不可能了,欺騙始皇帝就會落得和之前那些術士一樣的下場。
始皇帝提問不能不答。
巴清說道:“陛下耐心等天幕盤點到名醫系列,或許有延年益壽的方子。”
嬴政並未理會,只是看著天幕。
【其二:扶蘇從小受儒家思想的薰陶,推崇儒家學派,愚忠。唯父命是從,懦弱,哪怕是讓他自盡都不敢違背。
作者菌在之前的盤點有提到過,扶蘇因為一份假的遺詔,信以為真,哭哭啼啼悲傷自刎的事件。
史書記載,扶蘇對這份假的遺詔信以為真,不加以求證,倒是蒙恬不相信這份賜死扶蘇和自己的詔書是真的,要再請示一遍,確定詔書無誤,再死也不遲。
再死也不遲……
都要取性命了,也乖乖受死,絲毫沒有想到反叛。
我們知道,蒙恬的爺爺、父親,都是為秦國攻城略地的名將,對秦國忠心可鑑,就連蒙恬自己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蒙恬不能反,也不敢反,願意一死保全家族的聲譽。
當時的兵權在蒙恬手上,扶蘇只是監軍。
扶蘇要造反,要清君側,首先就要得到蒙恬的支援,先策反蒙恬,掌握蒙恬手中的三十萬大軍。
蒙恬在不知道始皇帝已經駕崩的情況下,不知道遺詔有假的情況下,是不會同扶蘇一起造反的。
因為造反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勝算渺茫。
始皇帝為什麼是始皇帝,因為他滅了六國,“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戰鬥力爆表,不是建文帝朱允炆那個弱雞。
成王敗寇,蒙恬承擔不起造反失敗的後果,他的家族世代忠於秦王,也不會支援蒙恬造反。
雖然和扶蘇關係好,但在接到詔書的那一刻,扶蘇就已經是棄子,被始皇帝放棄的兒子。
作者菌認為,與其說是扶蘇愚忠,不如說是蒙恬愚忠,在掌握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扶蘇除了自殺別無選擇。
扶蘇要想反叛,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