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事,瞧公子這身打扮,定是個飽讀詩書之人,怎麼能累您做這等下賤活呢?”
真不愧是金陵城裡的人,一個賣煎餅的老大娘說出的話也帶著文化味兒,嗯,其中還夾雜著一些煎餅味,秦大公子確信自己沒有聞錯。
只是他臉皮再厚,這下子也不好往前湊了,這大娘的話雖然很文化,但分明有捧殺的意味,將你高高的捧起,讓你在自尊自愛中餓死。
什麼讀書人?百無一用是書生,若不是以前那個秦牧只知死讀書,把這副身體搞得手無縛雞之力,夾根豆芽還要兩手抓筷,老子現在怎麼著也能抄把刀,去幹個最沒技術含量的活兒,至於餓成這樣嗎?
太陽漸漸西斜,秦淮河兩岸簫鼓出高閣,畫船蕩清波,往來的尋芳客車馬交馳,越發熱鬧了。
在這紙醉金迷的繁華之下,自不乏一些悽慘的景象,街邊靠乞討為生,或是賣兒賣女的隨處可見,其中不乏一些穿著儒衫的讀書人,北地災荒連年,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四虐,家破之人湧向東南這片最後的桃源是必然的事。
秦牧沒心機去同情這些人,至於保家衛國什麼的,更是狗屁,等自己明天不至於餓死再大放厥詞吧。
“公子,您站這兒看老婆子烙餅許久了,就看不膩嗎?”
“不膩,不膩,怎麼會膩呢,老大娘這烙餅的手法令小生大開眼界,可謂是百看不膩,不過大娘,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要不我幫你吆喝兩句,管教你這煎餅大賣,”秦大公子的節操早就碎得差不多了,這會兒張口就來,“各位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你們瞧,自打我吃了大娘這煎餅,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人也變聰明瞭,爹孃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公子不必吆喝了,這天色不早,老婆子要收攤了。”
秦大公子的聲音戛然而止,緊接著他感到手裡塞進了兩個熱呼呼的煎餅,聞著那濃烈的香味,看著那大娘彎腰收拾小攤的身影,不知怎麼的,眼中莫名有些微微溼潤。
“大娘,今日之恩小子當永世不忘,來日定還大娘百個金餅。”
“韓信的故事老婆子也聽過,不過幾千年來,就出過一個韓信,公子還是先顧著自己吧,這世道唉!能活下去就不容易了。”
秦牧不禁訕訕一笑,衝動是魔鬼啊,這樣的話怎麼就脫口而出了呢?或許說這句話更多的是在安慰自己吧,韓信沒發跡前也好不到哪裡去,大丈夫能屈能伸呸呸呸!
侯方域和冒襄在媚香樓前下了車,一同上樓去找李香君,二人是常客,名氣又大,在樓中可謂是通行無阻。
侯方域二十五歲,冒襄三十三歲,皆是衣冠楚楚,大袖飄然,端是風流倜儻,在金陵城裡,沒有哪個青樓姑娘不認得二位公子的;
只是侯大公子今天神色不渝,他聽說李香君和秦牧的事後,坐不住了,立即要來向李香君討個說法。
侯、冒二人和與桐城方以智、宜興陳貞慧合稱復社四公子,為世人推崇。
復社人數近萬,繁雜如過江之鯽,文章做得比四人好的不乏其人,何以就他們成了“四公子”呢?
這其中大有門道,總結起來主要有兩點:
第一,和主流媒體搞好關係。說白了就是傍名妓,留戀青溪白石之勝,名姬駿馬之遊,過著腦滿腸肥的公子哥兒的生活。這其中的好處就是容易出名,因為人們對風流韻事總是津津樂道。
第二,多開座談會。說好聽點叫主持清議,其實就是聚集一群人吹牛打屁。四公子年少氣盛,自恃才高,經常在桃葉渡置酒,把“六君子”遺孤請來,這遺孤的大旗一扯起,必是名士鹹集,酒酣耳熱之後,便指點江山,抨擊朝政,動輒發狂悲歌,引人側目。
這些人抨擊來抨擊去,感覺大明什麼都不好,後來大部分人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