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插標賣首(第2/2 頁)
市場上主要販賣的就是牛和驢,這兩種牲畜數量最多。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比如騾子、馬、羊、豬,雞鴨之類的牲畜,但數量很少。
不過侯小歌還發現這些牲畜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瘦,絕大多數耕牛和毛驢都已經瘦成了皮包骨。
還有侯小歌印象中的大肥豬,好傢伙,瘦的看起來和狗一樣。如此賣相,這讓一旁站著的賣家很是著急。
侯小歌前世小時候外公家養過牛,這大牲畜在家裡的地位可比人的地位還高。
平日裡外公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餵牛,除了草還得新增一些麩皮補充,喝水還需要加鹽。
如果是農忙時節,牛出大力氣,吃的就更金貴了,除了草管飽還得喂玉米,有條件的還會給牛吃雞蛋,可以說牛在家裡的地位是特別高的。
如今一頭頭上好的耕牛和毛驢被餓成了皮包骨,甚至拉到市場上販賣,農民這是活不起了啊!
但這時候又有幾個人能買的起大牲畜,買回去一般人也養不起啊!所以這些大牲畜買回去的下場自然是被殺了吃肉。
而買得起,吃得起肉的人自然不可能是災民和普通老百姓了,只能是富人。
所以市場上前來採購的大多都身著綢緞長袍,再不濟也是衣衫乾淨整潔,後面還跟著三五打手或者傭人。
而侯小歌一群小孩遇見這些人都是躲的遠遠的,尤其是大堂哥,不停催促侯小歌趕緊離開牲口市場,以免衝撞了得罪不起的大人物。
當然,侯小歌也沒有硬留在牲口市場,等探聽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物價後,自然會離開市場。
隨著災荒年月的來臨,肉價也是水漲船高。
一頭兩三百斤的瘦牛賣家要價六十大洋,但買家以天氣太熱,牛肉放不住,又瘦的皮包骨為由,只肯出到四十五塊,最後拉扯了好一會兒,以四十八塊大洋成交。
(災年啥都貴,不要對號入座,而且那時候物價太亂,作者按照自己的演算法來。
畢竟千度上說民國一塊錢大洋只能買三到五斤豬肉,如果按照千度上一頭牛五個大洋算,一頭牛價值十幾斤豬肉?這踏馬誰養牛,一頭豬等十頭牛,養個錘子牛。)
得到牛價後,侯小歌后面也陸續探聽了其他牲畜的價格。
像豬、羊,毛驢、馬,騾子這些價格都是十塊到七十塊之間,雞鴨鵝等禽類價格,在兩塊錢上下浮動。
肉價和糧價換算對比雖然便宜了不少,但侯小歌感覺還算公道,畢竟一頭牲口動不動好幾十個大洋,普通人可買不起。
至於說農民把牲口殺了自己吃,呵呵!估計他一家也落不到多少,甚至還可能身陷險境,四周盯著的人太多了。
所以還不如換成大洋,大洋是硬通貨,揣著就能走,想買啥就買啥,安全不少。
侯小歌有錢,也很想買一頭牲畜,但他現在不過是一個九歲的小屁孩,買牲口就像小兒抱金過鬧市,太過招搖,只能羨慕的看了。
瞭解完牲口價格,侯小歌帶著遺憾離開牲口市場。
走出牲口市場後,眾人進到另一個市場。
剛走進市場,侯小歌就看見一個十歲大小的小女娃跪在地上,頭上插著一根草。
侯小歌腦海裡立馬浮現出一個詞,“插標賣首”。
在後世只會出現在電視裡的場景,如今真實的出現在侯小歌面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