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第2/3 頁)
,有全歸開墾者的,有半歸開墾者半歸公的,但多數是誰墾誰種,並輕其賦稅。因此,客民&ldo;始則利其免科,繼則利其租輕,爭先佔墾&rdo;。客民往往因&ldo;開墾荒萊,前往營田,多得上腴之利,移家置宅,為富人居&rdo;。也就是說客民因墾荒而致富了。地權的轉移與更易,在太平軍佔領區是比較普遍的。浙江有些地方的土地,&ldo;輾轉易主,遂至境內之田,盡非原戶&rdo;。以上這些情況表明,封建關係大大地鬆懈了。封建關係鬆懈條件下的小農經濟與封建桎梏下的小農經濟的社會作用是不同的。後者受封建主義經濟規律的制約,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起到維護封建統治的作用;前者是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及其制約下的價值規律逐漸起著主導作用,因而它是資本主義的溫床。小民&ldo;得上腴之利&rdo;,除自給外,有著更多的商品出售,擴大了商品市場,加速他們向兩極分化,這對資本主義必然起著催生婆的作用。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所造成的不管是第一個後果還是第二個後果,都對資本主義有利,而洋務運動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撳動了資本主義發生、發展的綠燈的電鈕。它之所以能撳動電鈕就使資本主義&ldo;車流&rdo;透過,是因為已經有了資本主義近代工商業發生的前提條件。這個&ldo;前提條件&rdo;,不僅是外國資本主義侵入所造成,太平天國革命也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後者作用的性質雖然不同於前者,卻殊途同歸地為洋務運動發展資本主義創造了條件。
事實上,在太平天國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它如果成功的話,其前途必然是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從這一意義上說,太平天國與洋務運動,一定程度上也可說是&ldo;殊途而同歸&rdo;。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從實際情況看,太平天國的活動有不少事情同洋務運動中的實踐活動是相通的,或者說是有某些相近之處的。太平軍&ldo;師夷長技&rdo;地使用洋槍洋炮甚至早於清軍,在這一點上本書已有敘述,這裡不贅。這裡主要談一下太平天國與洋務運動對資本主義看法的某些一致性。這主要表現在洪仁玕的《資政新篇》中。此文撰寫於1859年,一向被學者們視為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性檔案。文中對經濟、政治和文化思想都有資本主義模式的論述。除強調&ldo;公舉&rdo;&ldo;立法以為準&rdo;的民主法治,和舉辦新聞事業&ldo;以洩奸謀&rdo;、通上下之情等政治上實行民主制度與洋務運動無共同點外,在&ldo;師夷長技&rdo;發展近代工商業方面的言論,與洋務派如出一轍。洪仁玕稱讚&ldo;外國人技藝精巧&rdo;:輪船、火車、鐘錶、電火表、千里鏡、連環槍……等物,&ldo;皆有奪造化之巧&rdo;,中國必須向他們學習,應允許外國&ldo;教技藝之人入內,教導我民&rdo;。大力鼓勵對技藝的創新:&ldo;有能造如外邦火輪車……者,準自專其利&rdo;;&ldo;或用火、用氣、用力、用風,任乎智者自創,首創至巧者,賞以自專其利&rdo;;&ldo;有能造精奇利便者,準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罰之。&rdo;等等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思想,是可貴的,但天國未能,也不可能實行,而洋務派卻在洋務活動的實踐中逐步加以實現。這種&ldo;實現&rdo;,既是太平天國的思想,也是洋務派所達到的認識水平的反映。因此,太平天國與洋務運動在發展資本主義工業和提高科技水平這一點上,是有共同性的。儘管二者的領袖們並沒意識到這點,但這卻是客觀的事實。
</br>
<style type="text/cs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