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中屋場的忠財伯(第2/2 頁)
聲,就像廬陵縣城老十字街鼓樓上那雄渾的晨鐘;就像三姓寨鄉鎮府那千年花櫟樹上掛著的高音喇叭;就像是學校的起床鈴、軍營的集結號;甚至就是戰場上號令千軍萬馬的衝鋒號。
下浜的人們已經習慣了每天早上那一聲外人聽起來很意外、但他們聽起來卻很振奮、令他們精神抖擻的吼聲,這是他們一天勞作和生活開始的號角。
幾十年來,大財伯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次出遠門的經歷。
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帶著村上的幾個先進積極分子,帶著極大的殊榮和自豪去北京天安門看毛主席。
一次是農村承包責任制後,忠財伯被評為廬陵縣的勞動模範,親自去縣城接受表彰。
還有一次,是忠財伯去蘭州看望他從副師長位置復員下來,當了公安局副局長的二兒子。
在忠財伯這三次出遠門的時間裡,他那突然暫停、突然消失的晨吼聲,完全打亂了下浜人民的生活節奏,給下浜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其惡劣”的不利影響。
在他遠行的那些日子裡,每天早上太陽都已經從下浜東邊的山頭上爬起來丈把高了,可是村子裡所有的的公雞都還眯噓著眼睛張頭日腦地就是不肯打鳴;母雞餓的“咕咕”叫喚就是不願意出雞籠;鴨子熱得直撲扇翅膀也不願擅自下水;它們就那樣一個個呆頭呆腦地傻臥著。
家家戶戶的看門狗,在那些日子裡,也是每天早上都警覺地頻頻豎起自己的狗耳朵,似乎都在懷疑自己的狗耳朵是不是聾掉了?
它們焦急地站起來又趴下,趴下又站起來,百無聊賴。好像在等待著什麼命令才能起身開始它們這一天房前屋後、村頭村尾的巡邏。
肥豬們在豬圈裡餓得“嗷嗷”直叫喚。
都日上山頭了,牧羊坡上還聽不見田老漢吆喝羊兒們喝尿的聲音。
浜子裡的老爺們兒們,還四腳八叉鼾是鼾屁是屁地睡得那叫一個香,老孃們兒們似乎一下子全成了懶婆娘,竟然沒有一個起來擔水燒火做早飯的。
那幾日,上學的孩子們也都會全體遲到……
整個村子都亂套了……
楊忠誠一邊往中屋場走,一邊想著自己大哥過去的影響力以及在浜子裡的威風和威望。
他心想,有了自己大哥楊忠財這個能幹人的參與和把脈,斷他羅有福也不敢作什麼妖,李精誠與羅曼柔之間的這場事也就不會出什麼差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