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2(第2/2 頁)
,從案邊竹笥裡取出一盒香膏,給小孩臉手都塗一遍。
小孩眼淚漸漸收住了。
荀柔抽出一張白紙,寫下《樛木》,將小孩抱在懷裡,一句句教讀。
行路辛苦,不幾遍,小孩就眼神朦朧,小雞啄米,蹭著他衣襟,牽著袖子,昏昏欲睡。
榻邊有一塊墊了厚厚馬草的葦蓆,荀柔抱起小孩放到席上,扯過榻邊搭的一件綿氅蓋住。
五歲的男孩,也是頗有分量,就幾步路就讓他有點喘。
荀柔就榻邊坐下歇了口氣,等小孩睡得安穩,才慢慢起身,迴轉案前。
養兒方知父母恩。
他原本沒想養這個孩子,但兄長心意不忍辜負,便想養便養吧,日後不必出征,養個孩子也不多難,哪知道是他想得簡單了。
荀柔搓了把臉醒神。
來往信使已確認,幽州牧劉玄德已至易水北岸,明日就能相見。
前來路上,他同謀士們商量過與劉備的會面,但實際上,所有人裡最瞭解劉備的,是他本人。
不逆亦不馴,作出此論斷的,也是他。
帶著戲志才來,一方面是會面時候,要有人從旁補闕,免得一時疏漏,遺下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為他數年忠勤,在河東輔助段煨,外防匈奴、羌氐,內協荀錚發展織造,善戰無功,缺少實績,不好升職。
他信任阿兄,然而劉備?
百折不撓的昭烈帝,至五十歲還壯懷激烈的昭烈帝,能以弱勢抗衡曹操的劉備,究竟看如今天下歸一的局勢?
荀柔並不欲以惡意揣測劉備,卻不得不從最壞處想。
原本不該將小孩帶著跋涉的,然而……
“這是我兄劉伯安之子?伯安兄竟還有子嗣尚在!”
劉備看著稚嫩的幼童滿臉悲喜交加,而荀柔則仔細分辨著他真實情緒。
易水清寒,水邊宴會與以往舊宴並無不同,只是稍稍增加北地風俗,比如衣服帳篷毛絨絨的邊緣,以增趣味。
荀柔相信,若是自己什麼都不做,可能在幾天愉快交流過後,什麼也落不了實地,就被禮送南歸。
他不可能久留幽州,劉備當然知道。
長安對幽州鞭長莫及,劉備當然也知道。
哪怕一時定下契約,到需要時候,就能找到一個理由打破。
在這一點上,大概是劉備與曹操,最大不同。
這一路,荀柔將劉備取得幽州的過程,反覆想了一遍又一遍。
劉玄德固然“順勢而為”,可是也非全無破綻。
劉虞攻打公孫瓚,劉虞勝公孫瓚,劉虞與公孫瓚和談,公孫瓚反殺劉虞,劉備為劉虞報仇。
事實上,從整個行動鏈一起看,很容易能看出劉備在其中因勢利導、煽風點火、隔岸觀火、黃雀在後的意圖。
劉備並非劉虞謀主,亂世之中,這些作為並不算什麼,相反,幾乎足以證明,劉備是個有道德底線的人。
幽州混亂非一日,劉備積累也非一時,然而卻一直忍耐,到劉虞犯蠢無可挽回,才終於而動。
荀柔自忖,若自己與劉備一般情況,未必有一樣的耐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