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第2/2 頁)
”
伯父是族中大長輩,他說的話自然一錘定音,眾人一起低頭應諾。
受到背叛,機密洩露的張角,不能再等三月甲子的吉日,在二月間,引眾圍攻鉅鹿郡太守府,抓住太守,當眾祭天。
張角自號“天公將軍”,其弟張寶號“地公將軍”,張梁號“人公將軍”,眾道徒以黃巾裹頭以為標誌,在冀州起事。
在族中議事兩日後,張角叛亂的訊息傳到潁陰。
正同大侄子一道清點糧草的荀柔,與荀攸對視一眼,當即脫口而出,“起事的訊號來了。”
兩位堂兄都還未回來!
太守無為
“張角等人固然可恨,但仍是我大漢子民,不過是愚夫愚婦未受教化,不識天下之分,”如果荀柔在此,大概會對文太守這話表示一點贊同,當然贊同的也只是這前半句而已。
因為太守接下的話是如此,“有子曰:為人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好作亂者未知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也。只需向之宣講《孝經》,教之禮儀,明君臣父子上下之分,則亂自平矣。”
堂中正席上坐的文太守,未著朝服,一身細紋深衣,端是儒雅。
他撫著一把梳理整齊的美髯,對著滿堂被他喚來,商議處理太平道造反事宜的潁川才俊們,一派從容鎮定、胸有成竹之姿。
“以諸位之才學,教導百姓必然足夠,各歸鄉里之後,多向百姓傳教聖人之學,則百姓之心自定,潁川境內無憂矣。”
饒是荀彧,聽到太守之言,也覺得自己的涵養還磨礪得不夠。
崩潰。
阿善時常會冒出些古怪用詞,他從前只覺有趣,此時竟覺得,果然十分貼切。
他現在的感覺就十分崩潰。
潁川自然不缺賢士,鍾元常、辛佐治等,都與他們一樣,認為太平道多半還是要反的,希望府君迅速下令,提前做好應對。
但太守卻以為他們過於擔憂,認為“天子詔令如雷霆,太平道必然望風而倒。”“無為而治,教化為本。”“要治太平道,只需一本《孝經》。”
這是何等迂腐?
但郡中兵權全在太守一人,若太守不點頭下令,郡中兵馬就無法出動。
“聽聞潁陰縣中,幾無太平道行徑,正是因為荀氏兄友弟恭,仁孝之行,教化傳及縣中,”太守讚賞的看向堂中的荀氏兄弟,“子謂里仁為本,正是君家這般,可惜令弟未來,否則倒可讓他講一講,如何善教百姓,在此之行,君家是我之師。”
太守表現得越是謙虛、誇獎,在堂上的荀家兩兄弟越覺得如坐針氈。
“……多謝太守誇獎。”荀衍硬著頭皮,抬手致謝,感受滿堂各種意義的目光,懷疑自己前來是個錯誤,這種時候該讓阿善自己來。
這是簡直是他受到過的,最令人尷尬的讚賞。
他們為什麼要來,為了聽太守胡說八道?
作中之人,神色各異,辛毗辛評相視一眼,郭嘉不知做了什麼,被旁邊郭圖使勁按住肩膀,郭圖一邊按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