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八章 出售IBM的PC業務(第2/2 頁)
爾、惠普、國智和聯想等廠商不斷壓縮,雖然Ibm需不斷投入研發和營銷費用以維持市場份額,但Ibm的pc部門常年利潤率不足5%,而同期其軟體和服務業務的利潤率超過20%。
2001-2003年,Ibm的pc部門累計虧損近6億美元,難以實現盈利。
Ibm首席執政官薩姆·帕米薩諾提出“隨需應變”(on demand)戰略,強調為企業提供整合的It解決方案(如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和資料分析),而非單一硬體產品。
Ibm預見到未來增長點在於企業級伺服器、儲存系統、中介軟體和諮詢服務,而非低端硬體。
帕米薩諾提出出售低利潤的pc部門,專注於高利潤的軟體和服務領域。
中國電腦廠商具有低成本製造優勢,為了保留Ibm電腦品牌,帕米薩諾拒絕出售給戴爾和惠普。
出售價25億美元,要求保留thinkpad品牌的部分控制權,收購企業承諾接收Ibm pc部門的近萬名員工,並保留部分高管職位。
因涉及敏感技術,收購案還需要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對交易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外資收購企業需要將總部遷往美國。
AtIc持有4.95%Ibm股份,去年7月,餘建國代表AtIc參加Ibm的股東大會期間,帕米薩諾試探過邀請國智電腦公司收購意向,彙報孫健後,認為Ibm要價太高,雙方沒有繼續深入交流。
去年11月,Ibm透過投行高盛向聯想集團發出初步邀約,試探其收購意向,聯想集團高層迅速回應,雙方開始非正式接觸。
聯想集團在2003年提出“國際化戰略”,希望突破中國市場的增長瓶頸,而收購Ibm的pc業務被視為快速進入全球市場的捷徑。
“小楊,Ibm真敢獅子大開口?25億美元不是一筆小數目,超過聯想控股的淨資產,我們到哪裡去尋找這筆巨資?”
柳專志也明白,國內pc市場競爭激烈,面對國智電腦公司這頭龐然大物,心有餘而力不足,收購Ibm的pc部門對聯想集團的發展壯大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鍥機,但聯想集團如何籌措這筆巨資也是巨大考驗,從此聯想集團將揹負巨大的債務,企業負擔大增,一旦國智電腦公司大降價,聯想集團極有可能陷入虧損。
高盛已經透露,因聯想集團收購Ibm pc涉及敏感技術,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會對這筆交易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唯一化解的方式就是將聯想集團的總部遷移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靠近Ibm pc業務原總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