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番外:景區參觀(上)(第3/4 頁)
著無限的光榮。”
伴隨著張浩揚的訴說,所有人都是對這五個主力步兵團的情況有了很多的瞭解。
五個團,變成了現如今的五個集團軍,基本上佔到了現如今陸軍16個集團軍的三分之一。
這其中的意義,可想而知。
在朝鮮戰爭結束後,我軍進行了第一次大裁軍,軍隊總員額,從480萬,裁撤到了360萬,然後便是七十年代中期的第二次大裁軍,陸軍部隊由原來的59個軍,被裁撤到了33個,全軍總員額,也從380萬人(增加了海空軍的兵力),被裁撤到了280萬人。
再之後便是九十年代初的第三次大裁軍,從原本的33個軍,又變成了24個軍,軍隊總員額也是從290萬人(增強了海空軍的兵力),一下子降到了240萬人,並且這個軍隊規模,一直保留到了06年的時候。
緊跟著,07年六十週年大閱兵之際,由當時的大統領宣佈,軍隊開始改革,陸軍的24個軍,整編成16個集團軍,集團軍下不再設定師一級單位,而是直接下設六個合成旅、1個陸航旅、1個炮兵旅、1個勤務支援旅、1個工兵防化旅、1個防空旅、1個特戰旅。
這個改革的力度不可謂不大,
軍隊總員額雖然沒有變化,但是,陸軍的兵力卻是降低了不少。
改編完成後,陸軍雖然還是全軍第一大軍種,但卻是已經沒辦法對其他幾個軍種形成壓倒性的優勢了。
因為這一時空,我國先後收回了外蒙和緬甸,所以,這一時空,我國的國土面積達到了1190萬平方公里,所以,所需要的兵力,也是遠超原時空。
全軍分為五大戰區,每個戰區下設三個陸軍的集團軍,而首都雄安,自然也是有著一個集團軍用以拱衛京師。
如此一來,便是共計16個集團軍。
而陸軍部隊,除了這些集團軍之外,還有大量的邊防和地方部隊,總兵力,大約120萬人。
而除了陸軍之外,剩下的便是海軍、空軍、戰略炮兵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
這其中,海軍分為四大艦隊,分別是西太平洋艦隊、北海艦隊、南太平洋艦隊以及印度洋艦隊,加上其他海軍陸戰隊等部隊,軍隊總員額在48萬人左右。
然後是空軍,下設11個航空兵軍,以及相應的地空導彈部隊,此外還有一個空降兵軍,總兵力,則是在43萬人左右。
之後的戰略炮兵部隊,分為19個導彈旅以及配套的洞庫部隊,總兵力在17萬人左右。
最後的聯勤保障部隊,主管全國範圍內的數百個軍用油料倉庫和數百個物資倉庫,以及數十個汽車運輸團等部隊,總兵力在20萬人左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再加上其他軍委直屬的部隊,如今的我國軍隊總員額,在250萬人左右。
而這個數字,基本上已經是我國所能降低的極限了。
當然了,因為我國具備完備的預備役動員體系,如果需要,可以在一個星期內,透過召回退伍老兵和預備役轉現役的方式,將部隊的總員額重新補充到400萬人以上。
寫著寫著又跑題了,咱們書歸正題。
“接下來,便是冀西軍區的成立,冀西軍區,下設四大軍分割槽,而這四個軍分割槽,便是後來的我軍的四個野戰兵團的前身。”
“再之後,便是華北野戰軍的成立,然後發生的華北戰役和東北戰役。”
“在這些戰役之中,晉察冀軍區以及冀西軍區,都是這些戰鬥的中堅力量。”
說著話,在張浩揚的帶領下,所有人來到了一面牆的後面。
當看到這面牆的時候,所有學生都被震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