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2章 沙漠爭雄(第1/4 頁)
大明帝國在非洲有兩大支柱,一根是北面的奧斯曼帝國,另外一根便是南邊的閩國。
奧斯曼帝國的制式裝備幾乎全盤照搬大明同款,因為可以用石油或成品油來換購。
在不需要花費外匯,只用易貨貿易就能完全軍隊裝備現代化的情況下,自然是照單全收。
只要不是大明帝國暫時禁止出口的特殊武器,奧斯曼帝國都會在給自己的海陸空三軍買個遍。
在任何時代,土豪都很任性,但這種人性式採購絕對受到賣方的熱烈歡迎。
鄭成功那邊的油田比奧斯曼少得多,用礦石半成品換購的話,多少會稍微收斂一些。
單論本國的工業化速度,在某尊師的大力幫助下,從零開始的閩國比家底頗豐的奧斯曼帝國要快得多。
在很早以前,閩國就可以自行建造戰列艦了,現在能夠生產噴氣式戰鬥機。
非洲小霸王,說的不是奧斯曼或者法國,而是後起之秀的閩國!
處於兩國的父子關係,以及某兩人的師生關係,閩國的武器裝備也會向大明帝國無限靠攏。
除了禮包的武器裝備之外,兩國三軍的制式裝備都是同系列的,而且很多都是直接向閩國轉讓技術,由閩國當地的兵工廠負責生產的。
鄭軍的多次遠征行動,都是基於此,在海外的大明海軍基地,鄭軍的艦船與其他裝備都可以獲得維修與養護。
駐紮在明屬東非的明軍裝甲部隊,與駐防蘇丹及埃及南部的奧斯曼軍隊所使用的主戰裝備都是同型號的。
故而這次協同作戰不會存在裝備識別上的問題,通訊聯絡與車輛檢修也很方便。
奧斯曼與大明的裝甲部隊的主戰裝備都是“虎”-4型主戰坦克與“狼”式履帶步兵戰車。
除了塗裝、標誌、車組成員不一樣之外,其他別無二致。
伴隨出征的還有“豪豬”式防空車、“刺蝟”式雙30毫米自行高炮、“犀牛”式171毫米自行火炮、“狐”輪式裝甲運輸車、“貂”輪式裝甲突擊車、“鬥牛犬”式裝甲防伏擊車、“牧羊犬”裝甲越野車。
在裝甲旅裡,輕裝甲車輛還是少數,作為偵察與輔助之用,重頭戲還得由重灌甲車輛來唱,否則開局就得被對面給打得啞火了。
由於艦隊可以幫助裝甲部隊運輸裝備到儘可能靠北的位置,同時提供全套後勤服務。
所以聯軍地面部隊得以不需要攜帶多少後勤車輛,此番屬於輕裝上陣了。
除了常規作戰所需的物資之外,各車組只要攜帶足夠多的飲用水就行了。
凡是在非洲使用的軍用車輛,特別是一線作戰用車,全都安裝了製冷機。
主要是給發動機散熱的,順便能讓車組成員享受一下愜意的涼風。
這對保持車輛與車組的戰鬥力非常重要,等同於隨時隨地可以吃到冰棒。
得益於艦隊的幫助,所有車組在出徵之前,都是把成箱的冰棒往車裡塞。
揭暄作為海軍總司令,除了擅於打勝仗之外,最大的好處就是體恤下屬。
在熱帶地區打仗,艦隊上下一定可以吃到冷飲,跟著艦隊廝混的陸軍也能沾光。
六個旅的聯軍也不需要沿著尼羅河北上,在聯軍艦隊控制蘇丹灣南部的情況下,只要沿著運河平推即可。
先收復運河南端的蘇丹城,再根據衛星與偵察機發回來的影象,看看是否有機會收復開羅。
不然就只能繼續北上,直撲蘇丹運河最北端的城市塞得港,這樣就可以切斷倭軍與以軍的陸路聯絡了。
為了以防萬一,揭暄只是命令一支小艦隊進入蘇丹灣,聯軍艦隊主力人仍然停留在紅海西北部水域。
倭軍控制了蘇丹運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