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退一步可能就是絕路(第2/2 頁)
憑什麼這些人最終得去承擔戰亂而引發的流離失所與家破人亡的痛苦?
即使要豎旗造反,也不該是鼓動江南百姓與北地漢人之間的對抗,不該是兄弟之間的再次內鬥,否則又為什麼要造反?
這點,是甄鑫一直堅持而受謝翱支援的核心主張。
鄧剡雖然不太理解,卻也沒有繼續堅持自己的建議。
姚燧則老懷大慰,看著在座幾人,帶著淡淡的優越感。
甄公子既然擁有漢家血脈,自然可以當自己是漢人。既然如此,視南人為兄弟又有何妨?
畢竟只有得到江南官員的全力支援,漢人文武才能在朝廷上對抗蒙古人與回回人,從而掌控真正的核心權力。
姚燧站起身,對著甄鑫恭敬一禮,誠懇地說道:“姚某已經風燭殘年,死不足惜。但是甄公子卻如初升之朝陽,前途似海而來日方長!不僅僅是北地漢人未來之所繫,也是天下重輕之所繫。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甄公子若於此時前往大都,恐有不測之虞。
是以,且讓謝某獨自回到大都,為甄公子試探皇帝口風。只望甄公子功成之時,莫忘老朽今日拳拳之心。”
這老頭,寧願獨自一個回到大都,去承受皇帝的怒火,也不願意將自己拐去大都交由皇帝處置,可真是個好人吶!
難怪,姚燧可以被視為北地儒門的扛鼎之人。可是這樣一個赤誠的老夫子,是怎麼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活下來的?
甄鑫不得不摁下自己突然冒出的好奇心。
忽必烈只是下令讓姚燧帶著甄鑫前往大都,卻並未在聖旨中提及如何處置甄鑫以及正在江南興風作浪的日月島。
這顯然會給許多人留下希望與念想。
尤其是還留在江南為官的北地漢人,對日月島的所作所為雖然有所不滿,但也還沒到厭惡的地步。總覺得這樣下去,遲早失控。因此上,這些人是最希望甄鑫能去趟大都,親見皇帝。或是取得朝廷的認可,哪怕將江南全都劃給甄鑫治理,也比現在這樣越俎代庖好些。
否則,朝廷就該予以治罪,以扼制住江南的亂象。
姚燧心裡雖然也傾向於這種意見,卻委實不敢讓甄鑫輕身涉險。
而對於麾下絕大多數的江南幕僚與將領來說,立足江南、守住江南、控制江南,這是基本盤,不可好高騖遠。
從目前來看,崛起不到一年時間的日月島,底子依然太薄。眼光看得過遠,很可能到時連眼前的東西都會失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