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第1/1 頁)
如果末世,可能因為病毒,細菌,黑洞,全球氣候,外星人入侵或者銀河系爆炸,也許,下一刻生命就將終止,你想做些什麼,會做些什麼,和什麼人一起?很久以前有個故事,關於地球毀滅前夜的繪畫徵稿,成為大獎的畫作描述了一種態度-平淡:一家人平靜地待在一起,等待結局的到來。
除去所有的夢想、抱負和慾望,心底的願望殊途同歸,回到那片有強烈歸屬感的土地,儘管它多麼容易被人遺忘。
only hate the roads when you are issg ho
只有思念家鄉才會憎恨路途遙遠。離開的選擇是自己做出的,所以”家”這個選項,永遠只出現在受傷之後。
這個故事,放在平常,最多是春運回家故事裡的一個,但在絕境,當四周全是黑夜,連能否看見明日太陽昇起都是未知,你會不會被感動,被一個執著於回家的心而感動?
--------------------------------------------------------------------------------------------------
沐辰是萬千留學生中的一個,飄洋過海到時差12個小時的彼岸求學(nue),成績因為學習不刻苦而不上不下,長相不出眾且家境中產,性格慵懶卻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重複自我反省及自我唾棄。
工科生,坊間流傳的女漢子,文能寫碼武能焊板,頭髮及肩,衣服t-shirt,永不化妝(因為不會)。
沒有物件,自詡為新時代女性,沒有男人(或女人)不能代表什麼,但因為是女孩,這個情況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問題。尤其當新年鐘聲敲響,沐辰正式邁進25歲大關,這個問題開始莫名其妙地往大罪的方向發展。
母親時不時地透過電話在大洋的彼岸催促,一遍遍地重述那些’失敗’先驅者的故事,告誡沐辰將來會面對的”痛苦”。嘮叨沒有殺傷力,沐辰明白,所以從來不爭執,只是淡淡地應承著,淡淡地開些空頭支票,淡淡地告訴家裡,他們的女婿一定在不遠的未來等她。
可是寂寞的殺傷力,沐辰覺得有些可怕。
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一部電影看幾百遍,一天不吃飯只想看小說,害怕被打擾所以把手機關靜音卻時刻保持開機,微博只看不發,單曲迴圈一首歌,半個月什麼都不做只為了打通一款遊戲。尤其當入手一部ns之後,這個宅情況愈發失控。
沐辰的現狀,像流水帳,賴床,起床,洗澡,吃飯,圖書館,吃飯,上課,回家,塞爾達,睡覺。等沐辰自己都察覺到的時候,內心早就發出了“空虛”警報,掙扎地想要結束這樣的生活。
於是只能順從內心,決定改變一下節奏。她做出了很多的計劃,包括認識更多的朋友,參加更多的聚會和活動。
諷刺的是,命運沒有給她這個機會,在從來不做計劃的沐辰,開始試圖做出適合的計劃,並且嘗試遵循計劃行動之後,屬於她的命運齒輪終於開始轉動,不可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