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第1/2 頁)
這次招工,我讓二姐和李杜鵑一起,負責在廠門口當場面試,面試合格就辦入廠手續。培訓兩天,第三天考核,合格就留下。招工通知一出,沒想到當天就有十幾個人來報名,裡面竟然還有麻布廠的老員工,這讓我太高興了。
十天後,竟然招到了55人,完全超出我的預期。二車間的織機也已經全部安裝除錯完畢,二車間的新訂單正式開始生產。這批新人,我留下了35個,從老何那邊要了20箇舊員工,給整理車間增加了5個人。二車間一開工,整理車間的工作量一定會增加,我不能管了生產進度,就不管出貨進度。
我對二姐說:“二姐,已經快年底了,能招到這麼多人,已經很不容易。現在只有這些人,剩下就看你怎麼安排好她們,爭取將產能提上去。但是安全第一,絕對不能出事,一旦出安全事故,什麼都白搭。”
“我準備讓有實力那些老員工增加看機量,彌補人手不足的問題。我和帶班也上機,能多看幾臺算幾臺。我有把握在月底前,讓班產能力與一車間持平。”二姐很有把握地對我說。
“我們不能為了班產,把質量的給落下,出現壞布,損耗過大,得不償失。”除了產能,布匹質量更加重要,我再次提醒二姐。
“放心吧,幾個姐妹的能力我都瞭解,她們絕不會拆我們臺。交給我吧。”二姐安慰我。
對於二姐的能力,我是相信的,她的工作熱情,我也不擔心。可不能因為這個,我就扔了不管不顧。我還是堅持忙完手上的活就下去車間看看,我去到車間的時候,發現二車間的人數大概是一車間的一半,但開機數量並不比一車間少。我再檢視了一下還沒下機的成品布,質量也是沒問題。我相信有二姐在,二車間的產能和質量,絕對有保證。
現在已經十一月了,到過年只有兩個多月,基本上已經不可能再招到人了,只能等年後再說了。人手嚴重不足,本來對二車間的產量,我是不敢抱太大希望。又一次讓我意外的是,到月底的時候,二車間的班產量已經超過了一車間。這當然是二姐的功勞,我在厂部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車間幾乎都交給了二姐在負責。她上班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各臺織機間穿梭,不時地給予新人幫助。她還自己負責看管著五臺織機,很少停下來休息。
看著生產進度表,一車間和二車間的訂單都能按時交貨,我的心也放寬了好多。洪總定的規矩實施到現在,再也沒有出現過延誤交貨,我可不希望二車間出現延誤的情況。看到二車間的織機尚未全部交付使用,產量已經翻倍,我覺得也算得起老闆這次的投入了。
吃完飯,喝茶的時候,我問二姐:“二姐,我們二車間的人手這麼少,你是怎麼做到,讓我們的產量比一車間的還要高?”
“嘿嘿,這裡面有竅門的。”二姐笑了,看看我,又再看看明哥。
“二姐,你就別跟我還賣關子了,我又不會跟你搶功勞。告訴我,讓我也學一學嘛。”我只好向二姐撒嬌了。
“好吧,這裡面也有明哥的功勞。剛開始的時候,我也一直在擔心人手不足的問題,怎麼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提高產量。後面明哥提醒我,我們現在是機多人少,可不可以提高個人的產量。我想起當時,你為什麼要求,每個人最多負責五臺機。”二姐這麼一說,我想起當時是,一方面部分織工能力有限,為了增加產量,不顧質量,儘量多佔織機,結果造成布匹質量出現問題。另一方面讓新來的織工沒機可用,影響收入。我為了平衡,才規定一個人最多五臺機。
“而現在我們不用擔心織機數量的問題,一個人十臺機都不怕,只要布匹質量過關就行了。我就根據她們的能力,分配織機,有能力的給她十臺,能力弱的新人,給她三臺。這樣一來,產量和質量就都有了保障。”二姐有點得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