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同齡同地不同命(第一更,求訂閱)(第2/2 頁)
只是方閒也不好拒絕。
而這樣的疑問一直帶到了晚飯時候,等到與清創組蔣宇航師兄碰了面。
趁著一起就餐,方閒就問出了這樣的疑惑。
“蔣師兄,我們學員應該是有更多的自主抉擇權的吧?我們可以拒絕這些老師的邀請麼?”方閒並不確定。
不確定的事情,可以去問。
本身為集訓學員中噸位最重的蔣宇航,因江志明的到來,褪去了最大噸位的名頭。
此刻笑容都比之前更多了些,他眼睛微微眯起,看向方閒回:“小方,拒絕是可以拒絕的,但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
“因在創傷中心手術室裡,每個教授都會有各自的手術質量最後的評估量表會被稽核,手術的質量越高,那麼他們的權重也會相對地得到提升。”
“手術質量評分更高的一批人,會進入到更好的課堂,甚至有楊老教授和周老教授的一對一私教課。”
“主刀的教授能有求於你,前提是伱能提升他們的手術整體質量,參與和承擔更多的手術任務,這是一般的主治老師,都非常期待的事情。”
方閒聞言,稍微皺了皺眉。
他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創傷中心手術室裡的萌新。
便好奇問:“蔣師兄,創傷中心手術室裡,跟班實習的學生,由我們來帶。作為助手的主治醫師,是由主刀的教授進行資質評審。”
“那主刀的教授評審工作,是由哪些人來做的?”
方閒早就發現了創傷中心手術室裡的食物鏈,跟班實習生是最底層。這毋庸置疑。
他們這樣的集訓學員稍微好一點,更上則是作為主刀的常規助手的主治和副教授,再往上,就是主刀的教授了。
可方閒到現在還不完全清楚,這些主刀的教授,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運轉機制。
以前方閒以為是由鄭教授、林輝等創傷中心的工作人員,是這些主刀教授手術質量的評審工作主要承擔者。
可隨著瞭解深入,方閒越來越發現。
創傷中心裡的一些工作人員,其實在某些主刀教授的面前,也是個弟弟。
就好比鄭白眼教授,身為創傷中心的第四任主任,卻是在朱叨叨教授面前,大氣都不敢出。
蔣宇航聞言,嚥下嘴巴里的食物後,才不緊不慢道:“王環教授這位手術室的核心管理成員,是最表層的評審工作承擔者。”
“但她只是一部分人的一眾代表。”
“在主刀的教授與周老教授、楊老教授以及方老教授之間,還有一批教授,他們都是以上三位教授的學生,目前不單純在創傷中心手術室裡工作,但大部分的評審、帶教工作,都是他們在做。”
“比如說,我們創傷中心手術室裡的主治助手們,就是要他們手把手地帶教出來之後,才能成為助手,然後再去創傷中心的科室裡擔任主診醫生,最後才能成為主刀的教授。”
集訓學員、考核學員、助手的主治、科室裡主診的主治、主刀的教授——
這算是創傷中心手術室裡面的大體結構框架了麼?
方閒如是想。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