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緣起風月債(第1/4 頁)
話說妙玉自進得賈府這園子,
也無暇看什麼風景
在林之孝家的引領下
帶著兩個嬤嬤,
一個丫鬟名叫蓮心的
就到了這櫳翠庵。
只見這櫳翠庵位於園子東側的中心湖東岸,周圍群山環抱,猶如仙境般的處所,是坐落在山林幽深處一座小小木石建築,寧謐而幽靜。庵的東邊是一片茂密的叢林,隔開園子與外界,使得周圍環境出塵而不染;南邊是一道清澈的小溪,溪面上碧綠的荷葉才剛剛泛起嫩綠的尖牙,在陽光照耀下猶如千軍萬馬。
初來乍到的妙玉也來不及多看,隨林之孝家的,就進了櫳翠庵木製的法門。
只見櫳翠庵內,前面早到的十二名小尼,早就分列兩隊,雙手合十作揖,迎接她這位庵主。
妙玉也趕緊還禮不提。
院子空間不大,幾樹梅花已開過,碧綠的繁葉間,隱約已有梅子初綻。
院子周圍地面卻十分乾淨,沒有多餘的建築;而主庵是用木材搭建的小屋,從外望去,溫暖而舒適。
進得庵內,抬頭處,
只見客堂正中延伸
到兩側,
懸掛著一幅工筆人物的圖畫長卷,
妙玉定睛一看,
原來是唐人吳道子的《釋迦牟尼降生圖》,這位古印度淨飯王的兒子喬達摩·悉達多,一降生就天賦異稟,以手指天地,說道: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果然,後來王子在菩提樹下悟道成功,真的成為了“唯我獨尊”的現世佛祖。
吳道子畫的這幅《佛祖降生圖》長卷,從畫面看,可以看到釋迎牟尼降生時,他的父親抱著他,到寺廟朝謁“大自在”天神的生動情景。
此圖摹寫異域故事,而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加以中國化、道教化,是佛教在中土開始興盛,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再結合的產物。
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其線條造型技藝之高超,想象之雄健奇特,令人歎為觀止!
特別是佛像人物的衣褶處,似飄舉飛動,活靈活現,後人稱其畫為“吳帶當風”。而其畫用焦墨鉤線,然後略施淡彩於墨痕中,意態叢生,又被形象地稱為“吳裝”。
妙玉見了,自是大為歡喜,想不到在這裡,還能遇到這樣的寶物,她卻不知,這都是賈府主人賈政和王夫人,特意為她安排好的。王夫人一心向佛,自然知道好壞。
妙玉本來還惴惴不安的心,
這時才逐漸安靜了下來。
再看畫圖的兩邊,懸掛的對聯是:
蓮花滿庵香,佛光普照菩提境
法雨盈堂下,妙玉常臨般若天
妙玉不禁為對聯擬者的用心,
開顏笑了起來,
她的這個妙玉的出處,竟被對聯的作者點破,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
總之也算是個有緣之人了!
再看課堂周圍的佈置,也都是不錯的。
穿過客堂,就來到了正殿。
只見正殿上,神主用漢白玉雕刻而成,高約三米,正是妙玉日思夜想的號稱“慈航道人“的觀世音菩薩的莊嚴法像。只見那普慈觀音頭戴天冠,身披天衣,彷彿卓立於山嶽之上。普慈正是普遍施予眾生慈悲的意思,是稱讚觀音功德的法相,從高峰向下視看凡間,代表普慈觀音的威德與慈悲,普及大地,救渡之心遍及眾生。
妙玉自然知道,這普慈觀音原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形象正出自《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之記載。
同來的林之孝家的,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