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3 頁)
[5] 四聖諦,佛教用語,意即:四種真理,即苦、集、滅、道四諦。
[6] 因陀羅汪薩波堵摩蓮花 dava?sāpaduā。
[7] 闍堵底婆闍伽輪威神通 catudipacaka。
[8] 優陀羅達朗伽羅高尚者 udāratāla?kāra。
[9] 佛曆,以釋迦牟尼逝世之年為元年的一種紀年。佛曆=公曆+544年。故佛曆2295年即指公元1751年。
[10] 緬歷,緬甸現行曆法,比公曆遲約638年零3個月。一般推算辦法是:緬歷=公曆-638年。故緬歷1113年亦指公元1751年。
[11] 達馬亞扎迪勃底即摩訶達馬亞扎迪勃底ahadaayazadipati,緬甸東籲王朝末代君主,舊譯為:摩訶陀摩羅闍底波帝,公元1733-1752年在位。
[12] 指今日下緬甸伊洛瓦底江入海口一帶孟族人聚居地區。
[13] 指孟族人與緬王朝統治者爭霸。緬人舊稱孟人為德楞,但1990年以後新版的本書皆改稱為孟人。
[14] 緬甸貢榜王朝開國君主,原名雍籍牙(aungzeya),緬甸人習慣尊稱其為阿朗帕耶(alaungpaya,意即未來成佛者),公元1752-1760年在位。
[15] 貢榜又稱為羅陀那僧伽城,即今日緬甸的瑞波。
[16] 阿摩羅補羅,緬甸一古都名,地處今日曼德勒附近。
[17] 波道帕耶bodawpaya,舊譯孟雲,公元1782-1819年在位。
[18] 此處吾王指巴基道王(bagyidaw),舊譯弗極道或孟既,公元1819-1837年在位。
[19] 此處亦指巴基道王。緬王喜自稱白象之主。
[20] 緬甸王宮一主殿,因百寶鑲嵌金碧輝煌名之為琉璃宮。
[21] 緬歷1191年3月1日即公元1829年5月11日。
[22] 毗布拉彌夏伽莊嚴 ulāissaka。
[23] 原文有誤,寫成第十一頌等七頌。
[24] 原文有誤,寫成第十八頌等三頌。
[25] 業處,佛教語,謂心業止住之處。
[26] 摩訶三末多ahāsaata,原意為偉大的君主。
[27] 貢榜王朝巴基道王在位時組織僧俗13位學者歷時3年餘近4年的時間參考各種史籍編成此史,全文共三十八編,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從開天闢地世界形成到良淵王朝滅亡,第二部分寫了貢榜王朝從阿朗帕耶登基至波道帕耶駕崩,統稱為《琉璃宮史》。但後來緬甸重印出版的《琉璃宮史》只是其中的第一部分。該書第二部分則以《貢榜王朝史》為名,單獨印出。現譯出的也僅是原書的第一部分,所以並無貢榜王朝的內容。
上卷 第一編
(2) 宇宙之形成與敗毀
據巴利文三藏經釋、註疏中記載:三界 注 之現今世界,即範圍極廣時間久遠之宇宙因火、水、風諸災洗劫而敗毀,後又重新形成者。經疏中之所謂劫者有三:中劫、無央數劫、大劫。在此三劫中,人壽自十歲起,依次遞增,至無央數,然後又依次遞減至十歲。生靈遭兵刀災、疫疾災、饑饉災等三災之一洗劫。世界初始,人壽並非從十歲遞增,而從無央數逐步減至十歲。因為在此期間,人壽無增歲只減歲,是尚未到達壞時之前的一個敗毀時期,故稱其為中劫。64個中劫稱之為一無央數劫。
《論事釋》 注 、《根本經註疏》 注 、《最勝者莊嚴經註疏》 注 等經又說20個中劫稱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