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思想超前900年,一首詩顯宰相格局(第2/4 頁)
、劉琦、錢顗、孫昌齡、王子韶、程顥、張戩、陳襄、陳薦、謝景溫、楊繪、劉摯,諫官範純仁、李常、孫覺、胡宗愈等人外放。
因此曹太皇太后和高太后向宋神宗哭訴,說王安石亂天下,因此將王安石罷相。
就一定程度而言,王安石是北宋真正的“孤勇者”。
以司馬光為主的保守派,以及那些渾水摸魚的利益集團,他們反對革新,但又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他們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因此後世有人說,北宋實亡於司馬光。
03
王安石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叔祖都曾為官,父親王益官至都官員外郎,因此王安石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有過目不忘之能。
少年時期,王安石隨父宦遊,以增長見聞,他17歲的時候,和父親一起來到京城,結識了比自己大兩歲的曾鞏,曾鞏就把他的文章拿給了歐陽修看,得歐陽修讚譽。
22歲時,王安石參加了會試,以第四名的成績登進士第,原本他是第一名的,因為試文中有一句“孺子其朋”,宋仁宗看到後不喜歡,就把他和第4名的楊寘互換了,與狀元失之交臂。
登科後,王安石授淮南節度判官,秩滿後他主動放棄了京試入館閣的機會,選擇繼續留在地方沉澱,轉鄞縣知縣。在任四年,政績突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公元1051年,王安石入而立之年,轉官舒州通判,宰相文彥博表請宋仁宗,薦王安石入朝。
但王安石卻以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為由拒絕了,隨後歐陽修也為其舉薦,王安石以母親年事已高為由,再次婉拒入朝。
因此,歐陽修念王安石須俸祿養家,任命他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
在赴任的路上,王安石途經杭州,寫下了一首《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這首詩很經典,雖然此時他剛31歲,還未入朝,更未成為宰執,但已經初具宰相的格局:人只有站到最高層,才能看得更遠,不畏流言蜚語,去實現心中的理想。
儘管王安石直到臨終,理想也沒能實現,可是誰說失敗的就不算英雄呢!
04
公元1058年,王安石調為度支判官,進京述職,作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首次表達了改革的意願,但宋仁宗並沒有採納。
隨後,朝廷多次徵召王安石,王安石都婉拒了,因此留清名,朝臣多以不能結交為憾。
最終,朝廷召王安石入京修《起居注》,這一次王安石接受了,不久後升直集賢院、知制誥,負責審查京城刑獄案件,朝中士大夫都引為盛事。
不過王安石因耿介,得罪了當朝權貴,遭到彈劾,適逢王安石喪母,遂去官回江寧府守孝三年。
這期間,朝廷依舊數次徵召,可王安石均以服喪為由拒絕了。
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守孝期滿,知江寧,屬於他的時代終於到來。神宗登基後不久,就召王安石歸京出任翰林學士兼侍講,次年便開始謀劃革新。
公元1069年,49歲的王安石升相,提舉40多人,正式頒佈變法條例,開始大規模推行改革。
蘇軾守孝期滿後回朝,上書談論變法的弊端,王安石很憤怒,就讓御史謝景溫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他的過失,最終蘇軾自請出朝,任杭州通判。
因此,保守派開始大舉反攻,先是御史中丞呂誨控訴王安石變法十大過失,被貶出朝,韓琦也上書勸停新法,司馬光更是三次寫信給王安石,也勸他廢棄青苗法,恢復舊制。
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