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我總是激勵自己抓緊時間,克服困難,寫下去!每天凌晨3時左右起床寫作,多年來已成為我的習慣。我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一個人要耐得寂寞,耐得寂寞的人,就能勤學苦練,從而做出成績來。人們也就會承認他、記住他。相反,耐不得寂寞的人,會心存浮躁,譁眾取寵,熱衷於出風頭、趕時髦,不會有大的成就”。
還有一位作家是浩然,就是《金光大道》的作者,也是我記憶中甘於艱辛寫作的人,但百度和谷歌沒有給我更多的佐證,期盼博友相助。這裡僅借浩然本人的一段話作為例證:“我今天四點鐘就起床了,不敢再睡,很怕誤了時間耽誤大家。每到作家班的學員們來北京學習,我都想來看看大家。我老了,中國文學事業的希望就寄託在你們身上。人可以老,但文學不能老,中國的文學更不能老”。
藉著百度和谷歌,還找到一些習慣凌晨寫作的“大腕”:
魯迅先生白天會客,看書報,到了晚上就開始寫作,常常是寫到第二天的一兩點鐘。詩人艾青也喜歡在清晨寫作,數學家陳景潤習慣在凌晨三點起床投入工作。
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只是在早晨寫作,他認為在早晨才能使人保持一種清醒的批判精神,在寫作環境上則是隨遇而安,縱使置身於炮火連天的戰場,他也能專心寫作。
法國作家福樓拜則是白天休息,夜裡通宵寫作。他書房裡那盞綠罩的燈徹夜通明,他的視窗也就成為塞納河上船伕的航標。巴爾扎克則更獨特,他吃完飯就睡覺,而在午夜開始寫作。難怪有的作家將書名取為《燈下集》、《月下集》、《書海夜航》、《燕山夜話》等等。
河北作家李祝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村夫情》,就是以農村大包乾為背景寫的。他為這部長篇小說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寫作,8點鐘還要跟正常人一樣去上班。
不啻是作家,還有不少歷史名人如華盛頓、拿破崙、康熙皇帝、曾國藩等都有三四點鐘起床的習慣。
在谷歌上還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睡眠與健康: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過6點起床,春夏秋季儘量在5點之前起床,因為人在寅時(3點~5點)肺經旺的時候起床,能夠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來完成新陳代謝,肅降濁氣,使肺氣清,這樣有助於養肺和順應太陽的天勢升起人體陽氣,使人一天陽氣充足,否則,就好像發動機,過了這段好時機就很難發動人體陽氣,影響人的身心健康。&;not;
有一位企業集團的董事局主席講道,舉辦企業骨幹培訓班,每一期五六百人,每天凌晨四點半起來上早課。看到毗鄰的僧人每天四點起床,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多少年來年年如此,而且享受於此。
旁徵博引,寫到這裡,已是清晨六時半還多18分,應該是新的一天的開始……
王仁民與黃河碑林萬古流芳
三天前瀏覽河南主流網媒時,看到黃河碑林開園儀式在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舉行的訊息,心底為之一振:啊!終於開園了!並欣欣然把這條訊息以要聞轉載到創意中原網,希望有更多的人分享這榮耀和驕傲。
我是1986年來到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工作的,記得到任不久就來到當時名為鄭州黃河遊覽區即今天的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採訪,也是專為採訪黃河碑林和王仁民先生而來。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王仁民先生,一個高高個子、眉宇間鐫刻著剛毅的人,一個被人視作為實現理想而忘乎一切的人。有報道他現今是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讓我想起在離開河南出國前不多幾個社會兼職中就有該研究會理事一職,想必王先生是想不起我這個下屬了。
黃河碑林始建於1984年,到1986年時,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