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Faust(第1/4 頁)
霧崎有些生氣,雖然不容易從他的臉上猜測情緒,但是他的氣場變得窒息壓抑。他把丹妮抱在懷裡,輕輕地飛進了她房間的窗戶,非常平穩地落地,就像一隻貓一樣。
“你出事了誰來負責?讓那個小護工嗎?她能承擔得起代價嗎?”
她笑了。笑聲很輕鬆,很自然,不費力氣,這笑聲聽起來很正確:“我不需要任何人來對我負責。設想一下,我在別人心裡真的佔很重要的位置嗎?用你的話來說,沒有誰在別人眼裡是特殊的。”
“那你欠我的十二年債該如何償還?”霧崎挑起一邊眉,他的雙臂緊緊摟著她,把她抱到床上,重新蓋好被子。
“就用你喜歡的方式。”
霧崎漫不經心地扯了扯嘴角,臉上的表情並沒有觸及他的眼睛。他的聲音很低,卻又充滿了探索:“你都聽見那些人是怎麼評價你的吧。”
“善與惡的交織、鬥爭,正是人性完善所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丹妮直視著霧崎那雙戲謔的眼睛,她站在哲學的角度告訴他,自己對社會現象和人性的理解。
霧崎的臉緊繃著,他只是平靜地看著她,他想聽聽她口中的哲學,是否能對他的內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波瀾和撞擊。他也會暗自將她所說的理論與自己的理論有機結合,試試能不能互相貫通。
她說:“人生的意義在於永不滿足的追求,一旦慾望滿足了,就意味著幸福的終止,毀滅的到來,人生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了。”
丹妮說的話,外人聽起來也許會感到毫無頭緒,認為無關緊要,答非所問。
歌德說:“你若喜愛自己的價值,就要給世界創造價值”。
“外貌”只是一種形式。丹妮想把世界與自我,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歷史之間和諧統一起來。“外貌”能肯定人的本能和慾望。那些路人的消極言論所折射出的思想,不僅是外在的社會惡的抽象,也是人內心惡的一個象徵。
“託雷基亞,他們都說你是個癲狂的科學家、哲學家、惡魔、變態,”丹妮想抹去霧崎眼中的痛苦,但是她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聽起來要比她設想的真實得多。“在你漫長的探索歷程中,黑暗一直與你形影不離,你的一生,都是光明與黑暗在不斷鬥爭,不斷交織的過程。這正隱喻了,每個人的許多選擇都是善與惡鬥爭的結果。”
為什麼你說的那個“太陽之子”從來不會屈從,而是努力向善?這正是象徵了人內心鬥爭的過程,惡的觀念並非從不存在,而是他經常被人們心中的善所打敗。
哲學家們如是說:人類文明的進步是以人類道德的墮落為代價的,歷史的進步是以歷史災難為前提的。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
人性中“惡”的象徵隨處可見,但同時,這些象徵又是人生進取的必要力量,激情來自於慾望,善來自於惡,對來自於錯。善與惡相克,也相互轉化,矛盾的對立面是相互轉化,相互統一的。
丹妮解釋道:“我所論述的觀點來源於歌德所寫的《浮士德》,這本書演示了廣闊而深邃的人生旅程,為人類自強不息不斷進取的精神譜寫了一曲壯麗的人生凱歌。也總有人懷著熱忱之心向那些惡勢力證明——千萬別小瞧人類。他們的精神力量是不容小覷的。”
當人類擁有了作為“主體”的意識,人類就不再是來自塵土又復歸於塵土的平凡生物,而是一個不斷奮鬥進取追求清明境界的聖徒。
她意味深長地說:“讓靈與肉相互和諧統一的前提下走進你的生活,同時要關注自己的精神追求,這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霧崎。你從不信仰上帝或是梅菲斯特,但是你從未停頓,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才能感到滿足。精神並不是抽象發展的,而是在行動中實現的。”
這也是丹妮試圖告訴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