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重回老河灣(第2/2 頁)
許多人站在鎮政府門口,拿著彩旗和花籃準備迎接。他連忙對崇高說:“崇建,等趙縣長的車過去之後,你設法拐到另一條路上去,咱們繞過鎮政府,直接去張莊戶吧!”
“老耿,你這是幹什麼呢?”張懷仁笑道。耿老爺子笑著說:“他們既然把我們當成下鄉檢視的上級領導了,那我們就不能按照他們設定好的路線走了。這些迎來送往的場合就不去湊熱鬧了,崇高,你給趙縣長的秘書打電話,告訴趙縣長我們直接去了張莊戶村。”
崇高不敢怠慢,連忙掏出電話打給魏啟方,轉達了耿老爺子的意思。趙縣長聽了魏啟方的彙報,皺了皺眉頭,二話不說,吩咐司機將車停在鎮政府門口,搖下車窗告訴書記和鎮長去張莊戶,然後直奔張莊戶而去。
張莊戶是河灣大隊最偏遠的一個村莊,離鎮政府駐地有十多里路,現在歸屬李堂大隊。這裡原本是大地主錢家的種地戶暫住之地,因為姓張的人居多,所以村名就叫了張莊戶。這個村子雖然不大,但卻是個了不起的地方,雙雄縣的革命烈火就是從這裡燃燒起來的。其實,耿老爺子就出生在這裡。
耿老爺子出生的年代,正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那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年代。當時官場腐敗,爾虞我詐,內鬥不斷,國家處於頻繁的混戰狀態。北洋政府對內搜刮民脂民膏,消耗國力,導致國家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對外屈膝投降,勾結帝國主義,出賣國家利益,致使國家長期處於分裂狀態。
耿老爺子的祖父耿文遠曾參與過義和團運動,既支援過清政府,也抗擊過洋人。運動失敗後,為躲避官府追捕,他帶領全家老小從直隸一路南遷,最終在一個僅有十幾戶人家的土圍子裡定居。這座土圍子當初是為了抵禦土匪而建,常被稱為張家圍子,後來才改名為張莊戶。耿老爺子的祖父、父親,以及二叔、三叔、姑姑都身懷絕技。這也是張家圍子願意收留他們的主要原因。
耿老爺子出生後,喜歡聽祖父講述義和團抗擊洋鬼子的故事。在家庭的薰陶下,他從小立志要開創一個太平世界。北伐戰爭時期,濱河的一批進步青年和革命知識分子積極趕赴武漢,參加北伐戰爭。隨後,濱河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從此濱河地區開始了在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
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二叔、三叔等一批進步青年積極參加北伐,最終二人都犧牲在北伐戰場上。但也有像張景山這樣的青年才俊,如今已成為中央部委的領導幹部。父親則在一位以遊方郎中身份作掩護的共產黨人王復生的引導下,很快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張家圍子成立了農民協會,領導農民打倒了地主“錢霸天”,將土地分給了農民,後來父母都被地主還鄉團殺害。父母遇害時,耿老爺子還不到十歲。
全面抗戰爆發後,二十歲的耿老爺子懷著家仇國恨,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隨後跟隨部隊南征北戰,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朝鮮戰爭爆發後,他又隨部隊入朝作戰,直到負傷離開部隊,才回到雙雄縣。在此期間,祖父母去世,他也未能回來。姑姑終身未嫁,侍奉祖父母直至終老。當他回到老家敬老院時,姑姑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沒幾年就因大病離世。
當年和他一起參軍的還有一個發小叫張明海,比他小一歲。在解放戰爭中,張明海被炮彈炸斷了一條腿,未能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成立後,他便解甲歸田。在大隊敬老院時,張明海經常去看望耿老爺子。一晃十多年過去了,耿老爺子不知道張明海現在怎麼樣了,心裡很是掛念。他這次回來,就是想見見這位昔日的老戰友、老夥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