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2/2 頁)
出來的信仰、慈悲和佈施,從而豐富我的精神力量。生命在佛教智慧的光芒中,我能夠透過心的平靜性質,看到每一個情境的積極面,而不致屈服於消極面。這是治療之道的重心。
一九八四年,離鄉背井二十七年之後,我首度重回故鄉西藏。見到久別和親友,真是欣喜萬分;但獲知多少年來一直縈繞腦際的熟悉面孔,以及提供我治療力量的尊貴上師,大部分都已經去世之後,卻讓我傷心莫名。寺廟‐‐我記憶中的學習場所,已經久違了幾十年,只見斷垣殘壁。最近,許多僧人已經開始返鄉重建寺廟,恢復修行生活。
他們大部分都可接受不幸的際遇,不必借著責怪任何人而獲得痊癒。
只要把自己的不幸歸咎別人,的確可以暫時覺得好過一些,但其後果卻是帶來更大的痛苦和混亂。不怨天尤人地去接受,才是真正的治療轉折點。這是心的治療力量。寂天菩薩說得好:
對那些被迫傷害你的人,
即使你無法生起慈悲心,
但他們(愛嗔痴折磨得)已經痛苦不堪了,
你如何忍心對他們生氣?
這本書提供實務性的指導,幫助每一個個獲得內心的寧靜,治療焦慮、壓力和痛苦
在西藏,人們會請求上師給予精神開示和加持,或誦經祈福以治療他們的問題或完成他們的世俗及精神目標。他們很少為了心理、社會或生理問題而尋求諮商。但在西方文化中,神職人員是一切生活問題的諮詢物件。我來到美國之後,朋友們一碰到難題,就會跑來問我意見。讓我感到很驚奇的是,對於他們的大多數問題我問題能提出治療的方案。其中秘密,並非我具備治療的技巧、療愈的技術或神奇的力量,而是我已經在佛教的智慧中接受過訓練,獲得治療我生命中痛苦情境的技巧。那種發現,啟發我以書的形式來呈現佛教對於治療的觀點和訓練方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