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東海波臣(第2/3 頁)
關的鎮守太監是劉克敬劉公公。
皇帝崇禎聽完後,“嗯”了一聲,說道:傳朕旨意,讓劉克敬即刻滾回宮見朕。
太監王承恩聽完後,立刻答應下來,說道:老奴遵旨!
這裡要交代一下,太監劉克敬,原先也是皇帝崇禎面前的紅人。可是由於為人太過貪財戀權,加之在幾件重要的事情上,處理的並不得當。相反,惹的崇禎生厭。這就讓平日裡與劉克敬有過節的幾個大太監,紛紛落井下石,最後導致劉克敬失寵,險些丟了性命。劉克敬無奈,只好舍財保命,自請出任山海關鎮守太監,花了大半身家,才得以全身而退。當然,這也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畢竟掌權的大太監就那麼幾個人。你掌了權,就擋了別人的路,別人怎能讓你好過?宮廷裡的爭鬥,可是不亞於戰場上面的廝殺!甚至與其相比,更顯得陰狠毒辣!怎麼樣?看俺的書長知識吧!
崇禎皇帝說完後,站起身來,冷眼掃過了上早朝的眾位大人,冰冷的說道:報捷之事交兵部查實,朕乏了,退朝!
說完後,也不顧在場的眾人疑惑,起身離開了龍椅,返回了後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太監王承恩忙高喊道:退朝!接著也轉身跟了上去。
底下的官員,你看我,我看你,也只好高呼道: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眾官員依次退出了皇城,早朝結束。
知己,同僚,同黨,各自走在一起,相約到熟悉的茶樓,酒樓去吃早飯。眾人的行動顯得涇渭分明,卻又是正常之極。
而此時,退居福建的茅元儀,家中卻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這裡要交代一下,明末茅元儀是一位文韜武略,十分全才的人物!他編著的《武備志》,受到後人的大力推崇!而他的命運卻實崎嶇坎坷,荒唐可嘆!少年時便以飽讀詩書,知兵而揚名。後被孫承宗賞識任軍中贊畫,後協助孫承宗收復九城45堡,得以升遷翰林院待詔。進獻《武備志》,卻被權臣打壓,落了個傲上之罪,慘遭放逐!皇太極破關偷襲大明,孫承宗被啟用,他護衛孫承宗與韃子作戰,因功升至副總兵。後因遼東士兵譁變,再遭權臣粱廷棟排擠,被遣戍福建。後屢次上奏,願為國作戰,仍被阻礙。最終在抑鬱不得志的情況下,於崇禎12年,縱酒而亡!其一生,可謂是可悲可嘆!
怎麼樣,看俺的書長知識吧!
茅元儀面前的客人不是別人,正是懷毅的手下大糧商:陶毓泉!他這次是奉懷毅的命令:來請茅元儀出山的!
而舉薦茅元儀的人正是孫承宗!孫承宗是懷毅到達寧遠送糧時,在密談中,向懷毅舉薦的茅元儀!
一番俗理的客套後,茅元儀才得知了事情的經過。 激動的他,立刻跪倒在地,衝著北方拜了下去,雙眼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嗚咽的說道:我茅元儀遭此劫難,親人朋友無一人可幫,相熟的官員也推脫避禍。想不到閣老大人,還沒有忘了我茅元儀,我茅元儀願為閣老,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陶毓泉一看,連忙扶起跪在地上,痛哭流淚的茅元儀,笑著說道:茅公大才,舉世皆知!只是生不逢時,遭人嫉妒爾。俺家主公蓋州伯,早聞大人之名,又兼孫閣老推薦,故而知道大人之事。但伯爺皇命在身,無法親身相請,所以俺替伯爺走了這一趟,還請止生先生勿怪,答應出山,前往遼東!
茅元儀立刻拭去眼角淚水,嗚咽的說道:想我茅元儀一心報國,卻不想遭小人忌妒。落得個人人厭棄,身背惡名的下場!不曾想,閣老大人還記得我這個罪人,我願前往遼東。只是,茅某身背罪名,充軍至此,要想平安離開,實乃千難萬難也!
這正是:
身懷兵韜濟黎民,北國戰事勝虜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