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1/5 頁)
翌日朝會,以李峴牽頭,將昨日與李瑄交談的事宜,一一提出。
得到文武百官的疑惑與響應。
相比於宵禁制度取銷的試行,改為行省制,合併部門。
增加文部尚書丶商部尚書丶農部尚書,才是重磅話題。
更改中央官吏的品秩,使中央的官吏的權威,大於地方。
太守晉升為巡撫。
巡撫晉升為侍郎。
這才是常態。
否則侍郎只是正四品,而上郡太守從三品。比侍郎品秩高。
以前郡太守升遷,可直接為宰相。
這是變相加強地方官吏的威勢。
今後,只有巡撫升為侍郎,然後侍郎升尚書,成為一品大員。
盛世要有嚴格的升遷制度,而非皇帝以喜好將一個資歷不足的官吏升遷。
如李隆基一樣,幾年就使楊國忠這個白身,一躍成為首席宰相。
天下怎會不出亂子?
下方的大臣,誰會心服?
若無升遷動力,朝堂之上會一片死寂。
九品十八階,最重要的就是明確升遷制度。
從九品,到達正一品。
確立不得直接提拔三階以上。
也就是說,從九品的官吏若是被提拔。
最多提拔到正八品。
正八品,一次最多提拔到從六品。
這只是理論上。
實際上到達巡撫這個級別,能提升一階到達中央任侍郎,就算為高升。
也可以說,一個地方官吏想要拜相,就得擔任巡撫,讓朝廷看到其執政能力。
九品十八階和行省制度,改尚書九部。
稍一爭辯,就得到文武百官的認同。
有太多官吏是既得利益者。
誰都想升官,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
同樣的,那些諸寺長吏,都是李瑄的兄長丶岳父之類。
李瑄早就向他們透過氣,他們不可能反對。
正是因為要兼併這些部門,李瑄才將自己的兄弟和岳父任命為九寺主吏。
五監之中,軍器監併入天策府的兵器院。
國子監併入智慧宮。
少府監與太府寺合併。
將作監併入工部。
都水監併入將來的農部。
朝會結束,傳召郡縣,使天下太守譁然。
朝廷明確于于乾元五載元月開始,設立行省。可在管轄的郡縣代替朝廷行財政丶監察之事。
這和漢代的刺史不同。
刺史只是監察官吏,而巡撫直接是太守的上級。
當然,沒有軍權,巡撫無法和漢末的州牧比較。
但一旦成為巡撫,從數百太守中脫穎而出,更能引起朝廷注意,能決定將來是否更進一步。
二十四個行省,並不對應省內的都督府。
也就是說,一個行省可能擁有兩個都督府的軍隊。
其行政主官難以與軍事主官沆瀣一氣。
巡撫雖主要管理地方,但中央會經常派遣監察御史,皇帝會透過錦衣衛暗察地方。
若一省出現大變動,必會問責巡撫。
地方官吏不乏有志者,他們喜出望外。
朝廷宣告,第一任巡撫在太守中挑選。
也就是說最少二十四名太守有機會升遷。
最少四十八名太守可以退而求其次,為一省之副。
升官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的。
是以,地方官吏爭分奪秒,體恤民情,興修水利,將朝廷的策令完成地漂漂亮亮。
希望在朝廷考核的時候,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