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奇妙的小學生活(第1/2 頁)
好在爹爹和連芳姑姑沒有怪我,爹爹知道我用沐浴露瓶子裝水澆花,哭笑不得。只說讓我用桶裝些清水,多澆幾天再看看。
過了幾天,那茉莉花果然活了!
阿彌陀佛,沒有害死它,真好!
連芳姑姑又買了盆米蘭,擔心被我禍禍了,直接放在她房間裡,沒有露面。我也是有一回聞到裡頭的香味,又看見了,問她才知道那叫“米蘭”。
米蘭的花朵比桂花還小,金黃金黃的,香氣倒是濃郁。
我從紡織廠出發上學的話,爹爹有時候會打發我幾個零錢,我得了零錢,不僅能搭公交車,還能買學校門口的小玩意兒。
比如水寶寶。
水寶寶是一種泡在水裡就會變大的彩色圓球,具體是啥做的,我小時候也不知道,也不懂。我感覺它好像是塑膠,但又沒有塑膠那麼硬。而且泡在水裡居然會長大……不會是生物吧?
買過幾次之後,我就用刀切開來研究,但是裡面也只是一層層的類果凍物質,比果凍硬一些,而且完全不透明。
研究了幾次,完全沒有成果,我也就放棄了。
學校門口賣的東西五花八門,我通常會買兩塊錢以下的。兩塊錢以上的我就買不起了,只能看看。
有年冬天,有人在學校門口賣麻雀,一個個麻雀兒絨糰子似的,像長毛的老椰子。嘰嘰喳喳叫著。一開始看,覺得可愛,想買。看了幾分鐘,那些掙扎著撲騰想飛出籠子的鳥兒,就讓人心疼了。
我問那賣麻雀的,這是他們養的還是抓的,他們說是抓的。我就更心疼了。
如果我是那隻鳥的話,撞在籠網上,得多疼啊。
賣麻雀的問我要嗎,我搖了搖頭,紅著臉表示自己買不起。
他就再不看我了。
e=(′o`)))唉,我救不了它們,因為某種程度上來說,我也只是只被豢養的鳥兒。
比較新奇的,還有賣娃娃魚,賣烏龜的。
娃娃魚不是國家保護動物嗎?
我盯著水盆裡的娃娃魚看了半天,大著膽子問了一句。
那人只不耐煩地說:“不買走開!”
我有些氣憤,但沒敢跟販賣野生動物的“疑犯”放對。
回家之後找機會問了爹爹。
爹爹說娃娃魚有人工養殖的,而且那東西也不一定是娃娃魚,可能只是長得像而已。我也就見過那一次,後來學校門口再沒賣這個的了。
還有的東西雖然便宜,但我根本不想要,比如蠶寶寶。我覺得那玩意兒白乎乎軟綿綿,長條身子還長黑點,看一眼頭皮發麻。
雖然不像討厭蛆那樣討厭它,但你要我養?開玩笑!我還不如養……額,相比蛆,還是養蠶好點。
大姐就養過這玩意兒,早兩年大姐還在五小讀書的時候,就用一個文具盒裝了蠶養著。還到處給它找桑葉吃。沒過多久,它們就結蠶繭了,最後從裡面飛出幾隻撲稜蛾子。
那飛蛾還挺肥的,肚子圓鼓鼓,比常見的飛蛾看起來要胖很多,也沒飛出多遠,就落了回去,最後在那文具盒裡“圓寂”了。
盒子裡不再有蠶,不再有桑葉,連飛蛾的屍體都幹掉了,只剩一堆子黑色蟲卵,看起來有點噁心,又有點淒涼。
那段時間我們學校正教寫日記呢,我把這事兒寫了,還寫了我拉肚子的事兒,這是我最長的兩篇日記,其他都是純流水賬。
有一回我從紡織廠出發上學,結果在學校門口,遇到了一個癲子。
所謂“癲子”,是我們這兒對流浪的精神病患者的簡稱。
他們類似於乞丐,但往往神志不清,而且通常比乞丐還髒——乞丐是沒條件洗漱,但還會注意儀容。精神失常的流浪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