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第1/2 頁)
&ldo;我挺好。我們到什麼地方去?&rdo;
&ldo;克洛夫諾。這是附近通車的一個最近的樞紐站,從那裡你們再換乘專車到科尼希斯貝格。也就三個多小時的路程。乘小轎車更可以一飽眼福。&rdo;
&ldo;我是跟這些人一道來的。我要跟他們在一起。多謝您。&rdo;拜倫說話時還是顯得很熱誠,自從他開始痛恨德國人以後,居然還能跟一個德國軍官如此客客氣氣聊天,他自己也覺得特別奇怪。
斯魯特對娜塔麗說:&ldo;雪佛蘭裡還能給你讓一個地方。硬木板坐著太受罪。&rdo;她搖搖頭,沉著臉望著德國人。
&ldo;請向您母親問好,&rdo;軍官說著,隨便朝姑娘瞟了一眼,然
後又對拜倫說:&ldo;她真夠迷人的。&rdo;&r;&ldo;我一定轉達。&rdo;
附近的幾門大炮又連續開火,把軍官說的話蓋住了。他皺了皺眉,笑了。&ldo;華沙現在怎麼樣?很不幸吧?&rdo;
&ldo;他們看起來堅持得挺好。&rdo;
貝耶一半對娜塔麗,一半對拜倫說:&ldo;不象話!波蘭政府完全不負責任,逃往羅馬尼亞,弄得整個國家連個頭頭腦腦的都沒有。兩周前就應該宣佈華沙為不設防城市。這樣破壞太不合算。重新修建起來要付出很大代價。市長倒是挺勇敢,這裡對他很敬重,可是,&rdo;他聳了聳肩。&ldo;除非把它毀掉,還能有什麼別的辦法?一兩天之內也就結束了。&rdo;
&ldo;也許需要更長的時間,&rdo;拜倫說。
&ldo;您這樣想嗎?&rdo;貝耶愉快的笑容消失了。他微微鞠了一躬,手裡擺弄著眼鏡,走了。斯魯特朝拜倫搖了搖頭,也跟在軍官背後走了。
&ldo;你為什麼非要去惹他?&rdo;哈特雷小聲說。
&ldo;啊,上帝。居然把圍城的責任推到波蘭政府頭上!&rdo;
&ldo;他是那樣想的,&rdo;娜塔麗奇怪地說。&ldo;他講的老實話。&rdo;
有人用德語喊了幾句話,接著是一片發動機的響聲和喇叭聲,士兵們揮手送別,車隊終於離開了坎託洛維茨教堂。這是一個小村子,教堂周圍有五六間木屋,完好無損,但也被棄置了。這些撤退人員自從離開學校以後,就沒有見到過一個波蘭人,不論是活著的,還是死的。卡車在狹窄的土路上顛縫,沿途儘是被焚毀的穀倉、炸毀的房屋、被推倒的風磨、摧毀的教堂和沒有窗戶或屋頂的校舍,地面被破壞,彈坑累累,樹木被燒成焦炭。不過這些景象倒還完全不象電影或書本中對上次大戰戰場的描繪,那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原,到處是帶刺的鐵絲網和曲曲折折的黑色塹壕。現在的田野和樹林還是一片翠綠。莊稼還在地裡。不幸的只是居民都不在這裡了。這情景簡直象威爾斯1小說裡所描寫的一批來自火星的入侵者,乘著他們的三腳金屬遊覽車經過這裡,把人們全部化掉或吃掉,他們離去時僅僅留下很少的痕跡。在離開德國防線很遠的地方,他們才碰到第一對波蘭人,那是一個老農和他的妻子在夕陽斜照的田野裡勞動;他倆倚著農具,嚴肅地望著卡車開過。離華沙越遠,他們碰到的農民也就越多,這些農民有的在地裡幹活,有的在修理被破壞的房屋,他們有的根本不理睬卡車,有的毫無表情地望著汽車透過。這些人幾乎全部都是老人或孩子。在這樣偏僻的農村裡,拜倫沒有看到一個青年男子,只偶爾有兩三個包著頭巾,穿著裙子,從苗條的身材和靈活的動作判斷可能是少女。使拜倫感到更驚奇的是他連一匹馬也沒有見到。馬和馬車原是波蘭農村生活的一個標誌。從克拉科夫到華沙,沿途有上千匹馬,堵塞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