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第1/2 頁)
很快越王李德陽、豫王李德易、黔王李德壽紛紛表示問責,要求皇上給出說法。李德昌則聲稱張公公偷竊宮中財物,為免被問責所以才信口雌黃,汙衊當今皇上,實屬大逆不道,當即下達全國通緝令,通緝張公公。就在瑞平帝理直氣壯、信誓旦旦的要緝拿逆賊,以正視聽的時候。又一篇文章被《河南時報》刊登了出來,張公公將瑞平帝用於收買他的親筆書信在報上刊登了出來,同時聲稱和他一起逃出來的數名先帝的貼身小太監和宮女可以為自己作證。
此文章一出,全國一片對瑞平帝的聲討之聲。越王李德陽、豫王李德易、黔王李德壽當即宣佈脫離朝廷,將舉義勤王,擒拿大逆不道的瑞平帝為先皇報仇,而瑞平帝也針鋒相對,大量集結兵力準備對抗。雙方都開始加緊調運物資,在邊境地區集結大軍,兩方軍隊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三大節度使則發出通電,希望各方保持冷靜,同時希望組成一個由各方代表組成的調查組對這次事件進行調查,但是沒人聽他們的,國內的目光都轉向了北疆,大家都等著李靖遠這個大順朝勢力最大的王爺表態,畢竟如果他這個大順朝最大的勢力不表態,國內各方勢力都不敢真的動武。
其實在第一次看到《河南時報》的文章時李靖遠就緊急召集了三個情報局的主要負責人,加上司徒尚、李傑、邱翼飛等一眾核心成員開了個秘密會議。大家綜合各方情報,研究一天也沒研究出來張公公到底受什麼人指使,從誰得利誰嫌疑最大的理論來推理,最有嫌疑的就是豫王李德易了,畢竟他是二皇子,如果是順位繼承的話,除了大皇子就是他了。不過《河南時報》這兩次報導來看,豫王李德易倒是有一種被別人當槍使的感覺。北疆的情報部門雖然能力很強,畢竟成立時間太短,過於久遠的事情無從查起,這個佈局恐怕也是早就開始的,情報局並不能迅速得到相應的情報。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最後大家一致認為,不管有什麼陰謀在裡邊,北疆不如靜觀其變。
一九零零年五月十日,北疆在沉寂了兩個月後終於做出了反應,李靖遠召集各大報刊雜誌在瀋陽駐紮的記者們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國內記者招待會。在會上李靖遠宣佈在事情未水落石出之前,北疆不承認張公公的所謂遺詔,北疆保持中立,絕不參與任何形式的內戰,同時他呼籲各方保持冷靜,任何爭端都可以在和平的框架內以談判的形式解決。並且警告一切企圖介入大順朝的國外勢力,不要考驗北疆的底線,否則北疆將考慮加入歐洲兩大同盟的其中一方。表面上北疆是置身事外不參與奪位,但事實上讓枕戈達旦的各方有了施展拳腳的膽量。不過李靖遠倒是派出了一個師的部隊從北京城裡把已經臥床不起的八賢王用越野醫療車接回了北疆,進入北疆最好的長春第一醫院接受治療,既然燕王李靖遠已經表示了中立,瑞平帝也不想樹立這樣一個強大的敵人,所以他並未責難,甚至還親自派人將八賢王送出北京城,讓人民軍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一九零零年八月二十一日,越王李德陽、豫王李德易、黔王李德壽聯名要求瑞平帝李德昌退位,同時希望三大節度使與燕王一起調查先皇死因。瑞平帝李德昌則針鋒相對的正式下詔宣佈越王李德陽、豫王李德易、黔王李德壽勾結宦官張公公等人汙衊聖上,圖謀造反,即令地方節度使將此數人緝拿回京問罪。
數天後,福建節度使楊岐珍、江西節度使張勳、河南節度使吳大澄、安徽節度使倪嗣沖、雲南節度使孟恩遠、貴州節度使李厚基在全國聯名通電宣佈脫離中央政府,北上勤王,緝拿謀害先皇之逆賊,同月三十日,二皇子與四皇子的聯軍,二十鎮共計二十五萬大軍從河南境內出發,在福建節度使楊岐珍和安徽節度使倪嗣沖的帶領下,兵分兩路,一路出中條山直接攻陷了山陝之間的交通樞紐運城,在肅清殘敵後向臨汾進發。另一路沿太行山向北,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