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2/2 頁)
東地區只有海參崴、雙城子和伯力各駐有一萬人。
一八九二年八月十五日,一個晴朗的早晨,早以整裝待發的人民軍第二軍第四師突然越過了黑龍江,隨即包圍了伯力,遠東總督烏裡揚斯基聞訊大驚,伯力只有一萬駐軍,而一但伯力被攻破,遠東俄軍將被截為兩段,雙城子和海參崴的俄軍將和莫斯科失去聯絡。烏裡揚斯基當即命令俄陸軍放棄兩地,集合隊伍增援伯力,將海參崴的防務移交給了海軍。而在俄國陸軍離開海參崴兩天後,直屬炮兵師配合第二軍的兩個師將這裡團團圍困了起來。
海參崴只有一條陸上通道,這是一條在山間開出的道路,只有十米寬,路的兩側一面是險峻的懸崖,一面是懸崖下的大海。這個地形雖然讓俄國人很容易被困住,也讓人民軍的炮兵部隊無法展開,不過這並不能難倒早有準備的人民軍。
早在海軍各大造船廠剛剛興建的時候,李靖遠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雖然北疆的軍艦有噸位的限制,但是民用船卻沒有,所以李靖遠先以遠洋補給艦的名義,建造了五艘萬噸級的補給艦,又為漢興集團公司下屬的遠洋貿易公司專門建造了二十多艘專門裝載當時北疆特有的貨櫃的萬噸級大型滾裝船。
在第二軍兩個師封鎖海參崴陸上通道的同時,直屬炮兵師和從第二軍兩個師調集的炮兵就乘坐著這些滾裝船、遠洋補給艦和大型的捕鯨船,在六艘護衛艦的護衛下出發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