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2/2 頁)
爾等人在馬其頓的薩洛尼卡發動兵變,迫使蘇丹承諾恢復中斷30年之久的議會選舉,由此開始了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憲政運動,史稱青年土耳其黨革命(young turk revotion)。
1908年9月,青年土耳其黨在伊斯坦堡召開代表大會,透過政治綱領。青年土耳其黨的政治綱領,沿襲第一次憲政運動的基本思想,強調議會君主制的政治目標和泛奧斯曼主義的意識形態,進而確立第二次憲政運動的基本框架。青年土耳其黨人聲稱:&ldo;專制政府已經消失。從此以後,我們都是兄弟。再也沒有保加利亞人、希臘人、羅馬尼亞人、猶太人和穆斯林的區分;在同一片藍天下,我們是平等的,我們為自己是奧斯曼人而自豪。&rdo;[2]
1908年10月,奧斯曼帝國舉行議會選舉,議員來自穆斯林和基督徒的不同教派以及猶太人,分別屬於奧斯曼帝國境內的諸多民族。在議會275個席位中,土耳其人佔142個席位,阿拉伯人佔60個席位,阿爾巴尼亞人佔25個席位,希臘人佔23個席位,亞美尼亞人佔12個席位,猶太人佔5個席位,保加利亞人佔4個席位,塞爾維亞人佔3個席位,弗拉其人佔1個席位。同年12月,奧斯曼帝國議會在伊斯坦堡召開,流亡法國的青年土耳其黨人艾哈邁德&iddot;禮薩當選為議長。
1909年4月13日,保守派在伊斯坦堡發動兵變,撤換內閣首相以及部分青年土耳其黨軍官,罷免艾哈邁德&iddot;禮薩的議長職務,恢復伊斯蘭教法。統一與進步委員會成員被逐出伊斯坦堡,馬其頓成為青年土耳其黨人的主要據點。4月24日,駐守馬其頓的第三軍團司令穆罕默德&iddot;謝夫凱特率軍佔領伊斯坦堡,平息保守派發動的兵變,廢黜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推舉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胞弟雷沙德出任蘇丹,是為穆罕默德五世(uhaad v,1909‐1918年在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