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源遠流長(2)(第2/5 頁)
,然後就拾階而進,然後又轉身看了看牌坊的後面,上面是‘唐晉斯原’四字篆書。“晉詞勝景”是晉西原省領導李立功所書,“唐晉斯原”由本地著名書法家姚奠中先生所題。
“‘神哉叔虞廟,地勝出佳泉。一澤甚澄澈,數步忽潺緩。此意誰可窮,觀者增恭虔。錦鱗無敢釣,長生如水仙。千家溉禾稻,滿目江鄉田。我來動所思,致主愧前賢。大道果能行,時雨宜不愆。皆如晉祠下,生民無旱年。’周成王剪桐封弟,叔虞到了唐地後,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後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叔虞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後,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能夠造福百姓的人,百姓總不會忘記啊!”孔照京吟出了范仲淹的《晉詞》並說道,面色很是感慨。
“相傳當年范仲淹並沒有去過岳陽樓,卻能夠寫出其盛景並吟出‘先天下之憂而,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千古名唱,實乃晉詞之感啊!”譚言懷道。
“晉水之畔古林霏,碧玉之下見魚追。”肖嶽看著周圍錯落有致的古樹,期間有銀杏、玉蘭、水杉等,想到景區中的豐富的植物,又看到小河中清澈水底的游魚,不由吟道。幾人都看了肖嶽一眼,然後譚言懷和郝娟則是對視了一眼。
景區的入口處為單簷歇山式建築,三門五開間,中門匾額“晉祠”二字出自唐太宗《晉祠之銘並序》,中間紅章“貞觀之寶”;右書:御製御書,左書:貞觀廿年正月廿六。門前廊柱楹聯:臨汾川而降祉;構仁智以棲神,來自序文。內側的匾額:宗唐發軔。楹聯:赫赫宗周明明哲輔誕靈降德承文繼武;天地可極神威靡墜萬代千齡芳猷永嗣。
進到了景區,一眾人看著建築群時,郝娟又介紹道:“晉祠不僅是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還融合了儒、釋、道等多種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也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皇家園林之一。晉祠內有著名的“三寶”——獻殿、魚沼飛樑和聖母殿,以及“三絕”——周柏、難老泉和泥塑彩繪人像?。”
“桐葉封弟成永嗣,太宗一題祉降背。”肖嶽反覆吟了幾遍內側的楹聯,接著道,這一下郝娟的眼睛就有點放光了,譚言懷明顯也在默唸著。
“呵呵,肖嶽啊,你這是詩興大發了嗎?我知道讚譽晉詞的有十首名詩,今天是不是又有一首啊!”孔照京笑道。
“嘿嘿,我只是酸味上來了,並沒有什麼水平,如此勝景,不留下遺憾就好啊!”肖嶽就回道,眾人就說笑著向前走去,郝娟則是繼續介紹著關於晉詞的精彩故事。
眾人站到十字橋上環顧四方,晴空下清風徐來,樹蔭下略有寒意,而北面的岸邊有一堆一人高的石頭,上面有三個大字“飛石壘”,肖嶽就吟道:“十字橋頭眺東湖,遙想傅公魚釣肥。展畫九龍飲馬泉,臺駘凌煙飛石磊。”
看到水邊連橋邊掛了不少的魚竿,而不見一個人,前面就看到唐叔虞詞了,肖嶽笑著吟道:“叔虞舉目望天龍,心憂百家魚草灰。遠見綠蔭映八孔,近見魚竿無翁誰。”眾人就笑著看了看魚竿和望了望唐叔虞詞。
難老泉為晉祠三絕之一。難老泉水出自懸甕山斷岩層,不知始於何時,《山海經》就有:“懸甕之水,晉水出焉”的記載。泉水清澈見底,長流不息,北齊時擷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命名為“難老泉”。晉水源頭特有長生萍,濃翠如玉,四季常青。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讚歎:“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難老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