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夏禹(第1/1 頁)
在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王朝還沒有出現的時候,這片土地之上分佈著許許多多的部落方國,在長期的碰撞紛爭與交流融合之後,透過武力征服與文明傳播的方式,部落首領們共同承認賢能的首領為天下共主,管理與帶領部落聯盟。
而對於這個時期,最為出名的便是,三皇五帝的時代。
三皇五帝,自古以來便多有爭論,流傳到今時,三皇以燧人、伏羲、神農或是伏羲、神農、少典流傳最廣,今人又以伏羲、神農、黃帝為準,而五帝當以黃帝、顓頊、帝嚳(ku)、堯、舜流傳最廣。
帝堯晚年之時,因為感到自己年老,德行無法繼續管理天下,所以在四嶽(四方諸侯之長)的推薦之下,再經過重重考驗,將帝位傳於舜,禪讓制由此開始。
雖然禪讓制並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但它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繼任者的賢明與才能,也造就了後世聖賢都紛紛稱頌的上古大治之世。
同樣的,帝舜在晚年之時,也聽取了四嶽的意見,禪位於大禹。
極為有意思的是,自黃帝統一華夏部落並征服東夷、九黎族,一直到夏朝建立,雖然有著禪讓制的確立,但是帝位其實一直都在他的子孫間流傳。
黃帝的長子少昊乃是東夷族部落首領,顓頊則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少昊的侄子,曾經輔佐少昊。
帝嚳,黃帝的曾孫,少昊的孫子,十五歲時便輔助叔父顓頊,在顓頊死後,繼承帝位。
帝嚳死後,長子帝摯繼位,九年之後,禪位於其弟唐堯。
帝舜,黃帝的八世孫,顓頊的六世孫。
大禹,《史記》載乃是黃帝四世孫,顓頊的孫子。
大禹治理洪水、劃分九州,在舜死之後,他效仿帝舜,在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便讓位給了帝舜的兒子商均,但是天下的諸侯都去拜見禹,並不理會商均。於是在諸侯的擁護下,禹正式即王位,夏朝雖然名義上沒有建立,可王朝之勢已經形成,傳承依然開啟。
帝禹的功績不用過多贅述,他雖然不在三皇五帝之列,卻是極少的能與他們並列的君王。
禹雖然在直接本質上建立了夏朝,建立了“國家”的最初形態,從原始社會邁入了文明社會,但國家的主要力量依然是部落、氏族,部落聯盟的形式依舊存在。
不過,透過召開塗山之會、征伐九黎、鑄造九鼎,禹極大得提升了自己作為天下共主的威嚴,為將來啟確立王朝世襲制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