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英德法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聯手(第2/4 頁)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法軍便有了‘歐洲第一陸軍’的稱號。
這個稱號可不是白給的,隨著戴高樂這個腦子清醒的人成為國防軍部長後,法軍的陸軍建設就更具規模。
所以,在德國將要失去南部地區後,魏剛便改變策略,開始從‘被動防守’轉入‘主動進攻’。
他直接向龍德施泰德發了一封電報,電報中說道。
“德國人的土地就應該由德國人自己防守,我們來這裡並不是為了你們德國人,而是為了對抗蘇聯人。”
雖然說這番話說起來很沒有情商,如果是阿道夫這樣的人看到,必然會認為法國人在蔑視他們。
可是,身為老柏林兼老德意志軍人的龍德施泰德並不介意,相反他很欣賞這種直來直去的軍人作風。
而且他也看出來了,新上任的法國總指揮官的與前任作風完全不同了。
讓德國人防守自己的土地,這樣一來就等同於放開了對法軍的束縛。
因為一開始的法軍就是為了防守某些地區,導致其兵力出現嚴重分散。
很快龍德施泰德便回應了魏剛,德軍會配合法軍,英國空軍也是如此。
得到回應後,法國軍隊便立即行動了。
法軍首先要做的就是對編制的重新整合,由於是臨時整合,所以率先整合起來的是三個裝甲師。
第一裝甲師是以第一坦克半旅和第三坦克半旅組成。
第一坦克半旅由第28、37重型戰鬥坦克營組成
第三坦克半旅由第25、26輕型戰鬥坦克營組成。
坦克旅之外,便是第五摩托化獵兵營,第302摩托化炮兵團,總兵力在兩萬三千人。
其餘兩個裝甲師的編制都跟第一裝甲師一樣,唯一區別僅僅是重坦上的數量差距而已。
而且,因為戴高樂的後勤保障,法國本土又給他們前線部隊送來了不少重坦。
於是乎,重型戰鬥坦克營中,不單裝備b1bis重坦,還裝備了雷諾d2中型坦克。
只不過這款雷諾d2中型坦克跟原時空的有所不同,它所裝備上的炮聲並不是一開始規劃的47毫米sa35炮。
現在的雷諾d2所裝備的,是75mm的長管炮,內建三名車組人員,分別是車長兼炮手和填裝手、駕駛員和無線電操作員。
除此之外,數百輛r35坦克也加入其中。
雖說r35坦克是他們所預定的輕型坦克,但其正面裝甲是有40毫米,缺點是火力太弱了,裝備的是37毫米短身管火炮和一挺機槍。
由於蘇軍的t34/76所帶來的威脅性太大,戴高樂便參考了德軍改裝四號坦克的做法,對其也進行了一次改裝。
直接將37毫米短身管炮改成了50mm長管炮。
當然,車組人員依舊是不合理的三人組,最累的始終是車長。
除了坦克之外,他們還配置了一個腳踏車中隊,分別由四個腳踏車排組成,各自配置4挺輕機槍。
為了增強其師部的火力,火力支援中隊自然是不可能少。
為此,戴高樂給她們提供了大量口徑3.2英寸的m27/31型迫擊炮,25mm反坦克炮。
摩托化部隊也增加了炮兵團,每個團配屬兩個攜帶105毫米榴彈炮群,第二裝甲師和第三裝甲師分別有24門火炮。
第一裝甲師更多,有36門105炮。
由於法軍獲得了過一輛已經嚴重損毀的t34殘骸,他們利用這臺t34殘骸進行過測試,發現常規的24mm反坦克炮壓根起不了任何效果。
所以,他們給三個師團分別裝備了多用途三腳炮。
當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