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案南的王就應該和大梁天子平起平坐(第2/3 頁)
還是要稱臣納貢。
對於一些其他小國,這種事未必不好,只是一個稱臣的名分,就能獲得天朝庇護,每年進貢的時候隨便進獻點粗衣麻布,當地特產,再奉上一篇揮揮灑灑上千字對天朝風俗禮儀歌功頌德,對天朝天子萬分敬仰的文章,往往就能百倍的賞賜。
甚至天子一開懷,當地的藩屬國的王子貴族就能進入大梁都城國子監學習,習禮儀,脫蠻夷。
怎麼算都划算,有些藩屬國的國王甚至去了一趟大梁的都城,見識了大梁天朝上國的規模之後,就再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國家了,留在大梁終老。
可是,我案南不願意,憑什麼我國國君登基還得需要大梁遣使封爵之後才算是正統,我案南可不像高麗,國君登基,大梁遣使封爵,封了個郡王級,比大梁親王還要低一等,這也能滿足。
案南的王就應該和大梁的天子一般,平起平坐。
我們是這麼想的,也這麼做了,先帝在位時,曾多次出兵想要攻佔西桂,還把大梁天子派遣而來的使者給殺了祭旗。
這當然引起了大梁的震怒,可我們也絲毫未有屈服,我們案南百姓上下一心,全名皆兵,共同迎擊來犯之敵。
我們的國師一族也做好了準備要與大梁的內御直們鬥上一鬥,勢必要讓大梁的所謂天兵翻上一個大跟斗,那一年我雖然才不過二十出頭。
可是沒想到,戰況竟然會出乎我們的意料,我案南的軍隊也是百戰之師,碰上了大梁的軍隊,特別是南疆駐軍-沐家軍,竟然會一敗塗地。
不到三月,我案南便全境淪陷,連國君都被活捉了,而我國師一族雖然和大梁的內御直打得難解難分,互有勝負,但還是未能阻擋這頹勢。
大梁的內御直和我們打得難解難分,那軍隊怎麼也應該和大梁的軍隊平分秋色,怎麼敗逃得如此之快?
雖然有人告訴我,當初大梁出兵,內御直參戰的時候,往南疆派遣的大多為普通的御直,甚至還有什麼準直,領隊的也只有三名隊長職的。
這個我是斷然不信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怎麼可能如此兒戲,雙方應該是精銳盡出,決一死戰才是,這又不是寫書,可以當兒戲玩,這可是要用命填的。
年紀尚輕的我認為這一定是大梁顧忌臉面才放出的訊息,其實他們也一定損失慘重。
後來,大梁處斬了我案南國君,又重新冊封了一位王子繼位,隨即駐守在案南的大梁軍隊也盡數撤出,我更加堅定了心裡的這個想法。
直到,在後來那數十年間,我案南國君勵精圖治,多次出兵進攻大梁,勢必要洗刷數十年前大梁所給的恥辱。
結果每次都被大梁軍隊打敗,國君和將帥被殺了一個又一個,扶起了一個又一個,好好的案南之地,百萬士卒,竟然如同虛設一般,讓大梁的鐵騎肆意來去。
甚至到了後期,他們已經不再呼叫其他地方的駐軍,僅僅三萬沐家軍就可以和我案南對抗了。
我這才明白,大梁這個國家的底蘊到底有多強大,雖然說在靈者這方面,我是斷不承認,他們大梁的內御直比我案南國師一族要強,畢竟我可是和他們鬥過的人,可軍隊卻是不得不服。
我案南這十多年不得不屈辱地向大梁稱臣,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要爭取相等地位的決心,他們大梁只是佔據了好的土地,若是我案南入主中原,未必就比他們差!
本想著,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看到案南入主中原的那天了,卻沒想到,大梁北境的事情卻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如此強大的大梁軍隊在活屍的攻擊下,居然被摧枯拉朽般摧毀了,要不是還有個吾威城,估計大梁現在不死也要脫成皮了。
可惜了,也不知道這個是天災還是人禍。
但沒想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