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第1/2 頁)
&ldo;少主,什麼是銷售呢?&rdo;伍天賜疑惑不解的看著李逍遙,鐵玄也是一臉驚訝地看著語出驚人的李逍遙。
&ldo;&l;銷售&r;就是……就是&l;消瘦&r;,我的意思是說你最近好像變胖了,應該去運動消瘦一點比較好!&rdo;李逍遙一時被伍天賜問懵了,腦筋快速地轉起來,急中生智想出了這麼一個解釋,伍天賜見李逍遙說自己應該要去減重,他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狐疑道:&ldo;沒胖啊!&rdo;
李逍遙趕緊打個馬虎眼糊弄過去,很快伍天賜就接著下面的話題繼續說道:&ldo;鐵大哥,難道我胖了?是不是我胖了,我怎麼不知道呢?&rdo;
鐵玄拍了一陣額頭,哭笑不得看著李逍遙,向他發出求救的訊號,可是李逍遙聳聳肩膀,雙手一攤,&ldo;愛莫能助!&rdo;他剛剛將自己的危險度過,心裡還是一陣後怕,若是被伍天賜再次抓住語病,到時候惹禍上身,他急忙撇清關係,所有的難題全部交給了鐵玄處理,自己獨善其身,悄悄地脫開身繼續騎著馬向前走著。
東都洛陽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隋煬帝建都在洛陽,東漢時期以洛陽為起點的&l;絲綢之路&r;,使得這座古城變得繁華且來往客商絡繹不絕,縱然天下局勢動盪不安,可是在洛陽城猶如和平昌盛的大隋的一處縮影。
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聖賢雲集,人文薈萃。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法定命名為神都的城市,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儒、釋、道、玄、理肇始於此。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洛陽,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世人譽為&ldo;千年帝都,牡丹花城&rdo;。
&ldo;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rdo;,牡丹因洛陽而享負盛名,洛陽因牡丹更添幾分優美之地。牡丹其栽培始於隋,鼎盛於唐,宋時甲於天下。它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富麗堂皇,寓意吉祥富貴、繁榮昌盛,是華夏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徵。洛陽牡丹花朵碩大,品種繁多,花色奇絕,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複色9大色系、10種花型、1000多個品種。
牡丹花會起於隋唐,盛於宋朝。每年四月是牡丹盛開的時節,各地文人墨客隨之徐徐而來,頃刻間洛陽城花海人潮,競睹牡丹倩姿芳容。牡丹的栽種得益於隋煬帝楊廣的支援,只因牡丹寓意非凡,隋煬帝初登大寶,吸引眾多的客商以及文人墨客召集大隋國內鳥獸草木盡皆來到京師,這也是為了讓反對遷都者閉嘴,又開闢出二百里地栽種牡丹。
因此,每年四月五日至五月五日都是洛陽花會的時節,整整一個月時間裡。無論是深閨大院的富家小姐,還是每天之乎者也的寒門書生,亦或是待嫁閨中的少女等皆會紛紛盛裝打扮上街參加一年一度的花會,就是找尋自己心儀的另一半。
洛陽不僅僅有為其一個月的花會時節,還是一處風景名勝眾多的地方。無論是人文景觀或是自然景觀,在當時都是一些文人墨客嚮往之地。李逍遙第一站就是想去看看龍門石窟,畢竟此處美景無論是古代或是現代都是非常著名的地方,由於魏文帝大力弘揚佛教使得此地成為一處佛教聖地。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