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第1/2 頁)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高氏為漢族,文德皇后同母兄。
長孫無忌出身於河南長孫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徵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援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
文德皇后也就是長孫秀敏,乃是長孫無忌的親妹妹,兩人出身將門只因父親早逝使得他們兩人以及母親被同父異母的兄長長孫安業趕出家門,由舅舅高士廉撫養長大。幸運的是,長孫氏的舅父高士廉對待妹妹及其一雙兒女非常優厚。
長孫秀敏是長孫晟的幼女,生來就聰明伶俐,長孫晟對於這個小女兒的婚事,整個長孫家族都非常上心。伯父長孫熾十分欣賞當時唐國公李淵睿智大氣的妻子竇氏,認為竇氏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子必然會教出出色的子女,因此勸說長孫晟為年幼的長孫氏與唐國公家結下姻親。然而,在婚約定下後不久,長孫晟於大業五年去世了,隨後長孫兄妹與母親被同父異母的兄長趕出家門,斥還舅家。
長孫秀敏的哥哥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少時好友,高士廉等人見李世民非常人可比,於是也就同意了這門婚事。昨晚長孫無忌正是為此事而心急如焚,也正是有著婚約使得他從不讓自己的妹妹出門參加花會,即使出門自己也是待在身邊,就是為了防備自己的妹妹不懂事隨意的與人交換牡丹花。
按照洛陽花會的習俗,只要相互交換牡丹花就代表著已經訂了婚約,隨後便可以嫁娶,就連長孫無忌都不曾想到,他只不過是轉個身發現妹妹不見了就鬧出來這麼一檔子事,而且婚約這件事長孫秀敏根本就不知道,整個高府中上上下下對此三緘其口,就是希望長孫秀敏能夠快快樂樂的成長。
李逍遙也是知道了長孫秀敏的身份時,望而卻步。若是長孫秀敏與其他任何人有婚約,哪怕是當今的聖上或是皇子他都會將她奪回來,可是問題是婚約的人正是自己的二哥‐‐李世民。如果他真的搶了長孫秀敏,那麼日後如何與二哥見面呢?
即使他不在乎,可是長孫秀敏身為大家閨秀之人,他們的家族將要一輩子背負著罵名,這樣下去於禮不合。再說,如果自己作為弟弟的搶了二哥的妻子,即使李淵對自己非常的疼惜,但是也是有悖倫常,使得他不得不放棄心中的想法。
若是李逍遙不知道長孫秀敏就是以後的長孫皇后,那他還心安理得與她在一起享受著愛情的時光,可是他正是知道長孫秀敏是二哥的妻子使得他無言以對的只能看著長孫秀敏,久久不語。長孫秀敏見李逍遙一直看著自己,都不曾說話,她瞪著大大的眼睛眨巴眨巴的好奇地看著李逍遙。
&ldo;敏兒,妳怎麼一個人在這裡呢?要是遇到危險怎麼辦!&rdo;李逍遙見長孫秀敏好奇地看著自己,他尷尬地撓撓頭,轉移話題問道。
&ldo;大哥正在與方丈探討佛經呢,我一個人無聊就出來閒逛了,再說這裡我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怎麼可能有危險呢!&rdo;長孫秀敏溫柔地看著李逍遙,怯怯地回道:&ldo;你怎麼會在白馬寺呢?&rdo;
&ldo;哦,我與兄弟一起出來遊玩!&rdo;李逍遙笑道,站起身來,長孫秀敏也跟著站起身了,一個趔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