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1/3 頁)
當午後的陽光透過城市的喧囂,李大平結束了一天的辛勤工作,付青春早已在公司門口等候。
兩人並肩走進一家小餐館,簡單用過午飯後,便搭乘計程車,直奔橫崗而去。
車窗外,高樓大廈逐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綠意盎然的田野。
在車水馬龍中,李大平的思緒飄向了遙遠的家鄉,他對付青春敞開心扉,輕聲講述了自己和家人的故事。
1966年出生於貴州銅仁的李大平,自幼家境貧寒,父母與祖輩共處一室,生計艱難。
家鄉山清水秀卻兀自匱乏。
他家僅靠幾畝薄田度日,一家人時常為了三餐而愁眉不展,節衣縮食是常態。
家境貧寒,讓他的母親在生下他後,不得不做了避孕措施。
直到十多年後,家境稍有起色,長輩們催促著他的父母再添一丁。
就這樣,1978年,李小平呱呱墜地。
隨著時光流轉,爺爺奶奶日漸衰老,疾病纏身。初中未畢業的李大平不得不放棄學業,回鄉務農。
而聰明的李小平學業有成,一路中專畢業,並順利進入區銀行工作。
李小平的眼睛裡總是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的臉龐更為清秀,透露出一種書卷氣。
他的手指細長,適合拿筆而不是鋤頭,這是知識和教育給予他的不同命運。
相比之下,讀書不多的李大平只能默默守著田間地頭,直到近三十歲才成家立業。
他有著黝黑的臉龐和一雙深邃的眼睛,那是歲月和土地賦予他的痕跡。
他的手掌寬大而粗糙,每一道紋路都記錄著他辛勤勞作的歲月。
到了2003年,心懷抱負的李小平決定打破現狀,與同學們一同前往上海闖蕩。
在上海的日子裡,他遇到了來自龍崗布吉的侯啟錦,兩人一見如故,成為無話不談的摯友。
不久,侯啟錦將妹妹侯啟秀介紹給李小平,兩顆心迅速靠近,不久便步入婚姻的殿堂。
那時,侯啟秀在布吉的一家售樓部工作,而李小遠在上海,二人如同牛郎織女般,只能在節假日短暫相聚。
2004年11月,龍崗布吉火車站改造專案啟動,侯啟錦安排李小平回龍崗負責工程,這對夫婦終於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
次年春天,李小平幫助哥哥在火車站工地找到了一份工作。
從此,李大平也紮根於布吉,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侯啟錦一家原本是布吉的本土居民,前幾年土地被徵用後成了名副其實的“拆二代”,分別獲得了兩套房,並都在錦立房地產公司找到了職位。
2004年初,錦立公司在上海設立辦事處,侯啟錦調任為主任。
接著,公司在橫崗新開設了玫利售樓部,考慮到發展前景,侯啟錦巧妙地將妹妹調至玫利售樓部擔任業務主管。
侯啟秀隨即將布吉的兩套房出租,在橫崗另購置了一套四居室。
沒想到,這套房子後來成了她最值錢的財產。
她的決策果斷而明智,每一步都顯得那麼從容不迫,充滿了女性的智慧和魅力。
可見,命運和財富總愛開玩笑,有時你費盡心機卻一無所有,有時卻在不經意間獲得意想不到的饋贈。
且說,李大平來到布吉後,在弟弟的關照下,兩年內收入頗豐。
兄弟倆終於苦盡甘來,李大平也將父母妻兒接到了布吉,一家人其樂融融。
然而好景不長,父母無法適應異鄉生活,日日思念故鄉,堅持要返回老家。
無奈之下,兩兄弟決定尊重父母的意願,開始了重建家園的計劃——拆除老屋,興建一座三層小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