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2/5 頁)
「大戰在即……」
李瑄握緊拳頭。
「將軍不必親自出馬,以戰事要緊,派遣一個能吏,去辦這件事情。」
李泌看李瑄想要殺過去,遂向李瑄勸阻。
「嗯不錯!不論如何,豆盧軍使難辭其咎。我要調防豆盧軍,由玉門軍鎮守敦煌郡,由豆盧軍鎮守酒泉郡。」
李瑄決定將這兩個軍的駐地調換一下,再開始清理豆盧軍。
由駐紮在酒泉的玉門軍,去鎮守敦煌郡的玉門關丶陽關,也符合其名稱。
隨即,李瑄下達調令讓玉門軍使率領三千兵馬南下隴右。
其餘西進敦煌。
等玉門軍到達敦煌後,接替豆盧軍的一切防務。
豆盧軍使也率領三千人到隴右河湟。
同時,李瑄讓河西節度使判官顏真卿去調查此事,並沿途瞭解河西走廊諸郡是否有婦女孩童失蹤。
另外,莫離軍使率領三千步騎前往隴右湟水。
寧寇軍使率六千步騎前往鄯州。
建康軍使率三千步騎前往隴右湟水。
大斗軍使率領六千步騎前往隴右湟水。
從赤水軍徵調一萬四千輕騎兵,五千精騎,一千重騎兵,一千弩兵,三千重甲步兵,三千鐵甲步兵南下。
隴右這邊,漠門軍使鉗耳大福率領五千漠門軍向河湟靠攏。
鎮西軍使辛雲京率一萬鎮西軍向河湟靠攏。
平夷守捉使曹盛寧率領兩千五百士兵向河湟靠攏。
威戎軍使安重璋率領三千士兵向河湟靠攏。
白水軍使楊景輝率領三千士兵向河湟靠攏。
安人軍使張守瑜率一萬士兵向河隴靠攏,並立刻渡過湟水。
河源軍使荔非元禮率領四千士兵渡過湟水。
慕容曦皓率領七千吐谷渾士兵,也渡過湟水橋,隨時待命。
哥舒翰的七千兵馬在積石軍按兵不動。
河西丶隴右兩鎮其餘的小軍丶小守捉,李瑄沒有調動,每一軍城都留下一千到兩千人左右,用以遙控戍堡,防守邊境。
河隴大軍都在有條不紊的調動,預計九月一日前就能完成集結。
加上李瑄麾下兩萬精騎,整整十二萬兵馬,兩鎮集合強弩一萬張,鐵甲超過三萬副,準備展開一場開元以來前所未有的大戰。
吐蕃細作雖然探查到大唐的動靜,但他不知道大唐具體要攻擊哪裡,只能按兵不動。
吐蕃在九曲丶赤嶺丶青海,都保持著響應的兵力,互為犄角。
同時,吐蕃也開始徵調白蘭羌丶吐谷渾丶党項的兵馬。
諸部青壯,被抽一空。
放眼整個吐谷渾,也難以見到一匹成年馬。
全部被抽調到戰場上。
這使得吐谷渾百姓怨聲載道。
吐蕃還向通頰的十一個東岱丶蘇毗的十一個東岱抽調兵馬。
可謂是傾國之力。
雖然恩蘭達扎路恭說服骨力裴羅父子對李瑄使絆子,但他們為防止李瑄不顧回紇,依然不敢懈怠。
李瑄連續一個多月時間,都在忙碌公務,視察各地而來的軍隊。
湟水兩岸,飄滿旌旗,鎧甲如雲,長矛如林。
營壘整整齊齊,橫縱綿延百里,臨時搭建的馬圈,一個接著一個,到處都是馬匹的嘶吼聲。
不斷有士兵從橋上丶船隻,渡過湟水。
各種軍用物資,一車接著一車運送往諸軍營之中。
由副將指揮排程,車鈴的碰撞聲不絕於耳。
這一日,豆盧軍使林朝城率領三千豆盧軍來到。
豆盧軍距離湟水最遠,共一千多里路程。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