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2/5 頁)
「哪怕沒獲得這種功勳,也不必過多在意。只要在殺敵丶陷陣丶先登丶搴旗丶護衛丶戰術丶救助等獲得功勳,本帥會一一核准,封賞,哪怕是小卒,也可為衙將丶郎將。爾等將領,封中郎將丶將軍丶大將軍,也會在此次契機之中。」
李瑄作為主帥,向將領們承諾道。
畢竟李隆基的賞賜太過玄幻,對軍中的賞罰,還要看節度使。
「我等必效死命,將吐蕃驅逐……」
將領們齊聲應李瑄。
「此戰,我軍分為三個戰場。我已舉隴右都知兵馬使高將軍為河隴討擊副大使。當我們拔除赤嶺上除石堡城以外的吐蕃據點後,高將軍與安將軍一起率領安人軍丶河源軍丶鎮西軍丶白水軍丶漠門軍丶威戎軍丶大斗軍丶玉門軍丶豆盧軍丶墨離軍丶寧寇軍丶建康軍丶綏和守捉丶以及赤水軍的步兵,共七萬餘士卒,挺近赤嶺東山口,其中抽調三千弓手,兩千弩手,五千步兵。其餘橫列在距離石堡城三十里的雞心谷佈陣防禦。」
「我軍入雞心谷排兵佈陣,吐蕃一定會認為我軍在進攻石堡城,必會傾盡全力,攻破我軍所佈置的大軍,解石堡城之圍。」
「由河隴討擊副大使李廣琛和赤水軍副使率領輕騎丶精騎丶重騎,共一萬七千餘,河西回紇丶思結丶契苾丶渾丶羌等部率領一萬騎跟隨指派。雞心谷開戰之時,率騎過湟水至青海邊緣,具體事宜,明日本帥會親自交待。」
「此戰本帥率領七千吐谷渾步兵,積石軍和臨洮軍,突襲九曲之地……」
李瑄這才正式向諸軍下達戰略,每一方士兵都可參加戰鬥。
但理論上,赤水軍騎兵所承擔的任務較輕,他們只是攜帶李瑄的大纛,「威懾而不主動求戰」。
如果完成戰略,自然是少不了他們的軍功。
諸將面面相覷,交頭接耳,知道自己的任務。
哪怕是雞心谷的將士,也覺得壓力巨大。
因為如果赤嶺的東山口較為寬廣,並非易守難攻。
而且還有許多分岔。
正真的要塞是石堡城。
雞心谷,正好可以避免吐蕃援軍從東山口的岔道入河湟。
但是在雞心谷的佈防太大,雖然崎嶇不平,但最窄的地方,也要佈防數里。
崎嶇的地方,可以少放點兵馬,平坦的地方,要用重兵把守。
李瑄要讓吐蕃「兩眼一抹黑」,不知道石堡城是否被攻破。
然後又不得不將大量騎兵佈防在青海。
最終,在九曲,給吐蕃致命一擊。
「只要拿下赤嶺上的十幾個據點,把守住雞心谷,石堡城便會成為孤城。」
「明日,大斗軍騎兵作為先頭部隊,急行軍至雞心谷,其餘軍騎兵緊接著趕去。在此之前,諸軍必須挑選驍銳,拿下赤嶺上的所有吐蕃戍堡。」
「吐蕃有三大戍堡,為紅巖堡丶長堡丶鷹山堡,此三堡最臨河湟,每一堡中都有三百到五百的吐蕃士卒,上百匹戰馬。大唐境內許多吐蕃探馬,都出自這三堡。」
「其餘十三堡皆是數十到百人之間。這些戍堡都是透過險要的小路而透過,不可大規模行軍。」
「諸位要挑選哪裡攻克這些戍堡?」
李瑄讓將領們看著地圖,各自選精銳將這些戍堡拿下。
相比於石堡城,這些戍堡容易進攻許多,且兵力少。
正式因為石堡城,這些戍堡才能長存。
如果攻不下石堡城,哪怕拿下這些戍堡,也會很快失去。
但李瑄的戰略目的,就是阻止吐蕃翻越赤嶺的一切道路。
「啟稟李帥,末將將點神射手丶強弩手和鐵甲,進攻紅巖堡。」荔非元禮向李瑄請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