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2 頁)
四、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把蜀漢內部事務都做了安排以後,於蜀漢後主建興五年(227年)率軍北駐漢中,企圖完成他統一中國的事業。就在臨行前,他給後主上了一個疏,即著名的《出師表》。據《三國志》卷39《董允傳》言亮所以上此表,乃怕後主&ldo;朱紫難別&rdo;,故諄諄囑咐(奇書網整理提供),提醒庸碌的後主務必要&ldo;親賢臣,遠小人&rdo;。由於諸葛亮選用僚屬首先注重品格和作風,所以他培養的接班人蔣琬、費禕、董允等皆公忠守正之士,直到蔣、費等人相繼凋謝以後,後主所寵愛的宦人黃皓始幹擾政事。由是觀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苦口婆心地告誡後主親賢遠佞,廣開言路,確實並非過慮,而是針對後主不辨忠奸的致命弱點而發的,也是他解除後顧之擾以專心北伐而採取的重要措施。就當時形勢而論,蜀漢既未能保有荊、益,以便從兩路進軍,對魏採取鉗形的攻勢,敵國又無變可乘。特別是魏、蜀兩國的實力相差很大,蜀無論在領土、物產、兵力各方面,都不能和魏相比。所以諸葛亮伐魏的戰爭,是在極不利的條件下進行的。
綜計諸葛亮自建興六年(228年)春初次北伐,到建興十二年(234年)秋病死於魏境,六七年之間,共與魏作戰七次:
第一次: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使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率一支人馬為疑軍,據箕谷(箕山之谷,在今太白嶺之西坡);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攻祁山(今甘肅西和縣北七里)。那時魏國人們只知道蜀有劉備,劉備死後,一直寂然無聞,所以對於蜀軍進攻並無防備,猝然聽說亮軍將至,極為恐懼,加上諸葛亮的軍隊戎陣整齊,號令明肅,所以天水(郡城冀,今甘肅甘谷南)、安定(郡城臨涇,今甘肅鎮原南五十里)、南安(郡城豲道,今甘肅隴西東南)三郡一齊叛魏應亮,關中為之震動。於是魏明帝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諸軍,屯駐郿縣,另外派出步騎五萬,由右將軍張郃率領西上,拒亮先鋒。魏明帝還親自到長安坐鎮。
諸葛亮這次出軍,形勢是較好的。當時別人都說應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可是諸葛亮卻不顧眾人的意見,令他素所賞識的馬謖為先鋒。謖率領諸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在今甘肅秦安東北),謖違亮節度,又不聽副將王平勸告,所採取的措施都迂闊而煩擾。他不肯守城,遠離水源,把部隊帶到南山上,欲憑高作戰,致使汲道被張郃斷絕,士卒饑渴困頓,以至潰敗。諸葛亮進無所據,只好拔西縣(今甘肅西和縣)千餘家,回到漢中。
趙雲、鄧芝的部隊亦因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ldo;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rdo;。退軍時,雲親自斷後,兵將未有離失,軍資什物,亦無若何損失。當街亭戰敗時,諸軍星散,唯王平&ldo;所領千人,鳴鼓自持。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rdo;。於是王平徐徐收合諸剩餘兵將而還。諸葛亮&ldo;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平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由南中少數民族組成的勁旅),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rdo;諸葛亮這次出軍如說有收穫,即徙西縣人戶千餘家,並賞識了王平,收降了魏天水郡參軍姜維。馬謖雖饒有才華、口辯,又與亮關係親近,但亮為了嚴肅軍紀,還是揮淚斬了馬謖。亮還引咎自責,給後主上疏說:&ldo;臣……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rdo;。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第二次:建興六年(228年)秋,魏大司馬、揚州牧曹休被吳大都督陸遜大破於石亭(今安徽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