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飛鳥各投林死生由命,明帝採善言恩威並舉(第1/2 頁)
王含與王應父子,倉皇逃命,王含打算逃奔荊州王舒,王舒就是兒子王允之吐一床那位,王應說:“不如去江州王彬叔父那裡。”
王含為難的說:“王彬與大將軍王敦素來不睦,數次頂撞王敦,差點被王敦處死,他怎麼可能收留我們,你到那兒去不是自尋死路嗎?”
王應說:“我覺得不是那樣的,王彬叔父人品貴重,正直無私,才敢頂撞王敦,所以我們正該投奔於他,他肯定會念及親情,護佑我們。”
王含還是搖頭,覺得王舒更可靠一些。
王應看著父親搖搖頭,道:“父親您一定是想錯了,我觀察王彬叔父,在他人強盛的時候,敢於持不同立場,冒死直言,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現在看到我們遭受困厄,處境堪憐,也必定會動惻隱之心。
荊州的王舒循規蹈距,怯懦膽小,哪能超常規行事呢!”
王含執意不聽,王應只好陪著父親,一起逃奔荊州。
王舒一聽王含父子要來,嚇得心驚膽戰,窩藏叛逆,所罪非輕,於是如臨大敵,派軍隊相迎,二話不說,將王含、王應父子捉住,沉入江中溺死。
可憐王應攤上兩個爹,都沒什麼正溜兒,青春年少,稀裡糊塗地死掉了。
王彬那邊早聽說王應有投奔之意,保護欲爆棚,秘密準備小船等候。
一直沒等到王應,後來聽說被王舒溺死,王彬為此深感遺憾和痛惜,在他眼裡王應是個好孩子,被大人裹挾,罪不當死。
錢鳳也沒得好,逃到闔廬州,同行將軍周光將他斬首,拎著他的腦袋赴朝廷請求贖罪。
沈充逃跑時矇頭轉向,居然迷了路,誤入舊部吳儒家,吳儒與沈充都是一路貨色,一開始百般招待,拉著他,不讓離開,誘使沈充進入牆中夾層躲避。
沈充卸掉武器,剛入牆中,吳儒便笑著對沈充說:“你可知道你的人頭很值錢嗎?我可以被封為三千戶侯了!”
沈充一聽,立刻求饒到:“你如果顧及往日情義放我走,我家富可敵國,必定從厚報答於你。何止三千戶,但是如果為了私利殺了我,我家但有後代存世,必滅你全族。”
吳儒哈哈大笑,道:“說大話不怕閃了舌頭,你家還能有後代存世嗎?”
於是一刀殺死沈充,把首級傳送到建康。
王敦的黨徒至此全部平定,朝野歡慶。
卻說沈充的兒子沈勁外出逃命,他應當連坐受誅,但是秦檜還有三個好兄弟呢,,同鄉錢舉因為往昔情誼,將他藏匿起來,因此倖免。
沈勁自幼便有氣節,與父親性格報復完全不同,常欲為國家建立功勳,以雪父親謀逆之恥,他當然也記得父仇不共戴天,長大成人以後,竟然真的滅絕了吳氏全族,後自募勇氣,北上抗擊燕國。
朝廷挖開議事廳,王敦埋骨於此,拉出他的屍體,撥掉身上所穿衣官,將屍身拉到東市,擺成跪姿,進行斬首,和沈充等人的首級一同懸掛在南桁示眾。
郗鑑勸明帝恩威並舉,琅琊王氏還是有一定潛在勢力存在的,不要趕盡殺絕,以拉攏打壓雙管齊下,他對明帝說:“以往朝廷有慣例,誅殺戮楊駿等人,都是先施以官刑,後聽任家人殯葬。
我覺得這樣很好,王法誅戮表現公理,彰顯國法森然,家人收葬則體現情義,應該聽任王敦的家屬收葬,更能顯示皇恩浩大,道義上更為寬弘。”明帝同意了他的建議。
同時司徒王導等人在征討王敦的過程中,立場鮮明,功勳卓著,各自受到了封賞。又因為王導的大義滅親之舉,明帝法外施恩,他族中兄弟,王彬,王舒等人皆得以保全。
凡有罪大惡極參與王敦叛亂者,後投誠繳械者,一律免死,但是終身予以禁錮。
冬十月,明帝下詔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