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2/2 頁)
軍夫擔任,士兵輔助的方式,同時僱用朝鮮和清國民夫運送。
6月16日,混成第九旅團在朝鮮仁川登陸,旅團郵政部開設了日軍出征海外的第一個軍事郵局。8月12日,第五師團在釜山登陸,次日在兵站內開始郵政業務。9月12日,第一軍郵政部在仁川登陸,15日郵政業務開始。郵路隨即向平壤延長,與先頭部隊郵政部接續。11月5日鳳凰城郵局、12月13日大孤山郵局開局,朝鮮和鴨綠江一線郵路開通。10月19日,前往大連灣登陸作戰的第二軍郵政部和軍司令部到達漁隱洞,同日在船內開始郵政業務。10月26日,花園口野戰郵政局開設,12月金州、旅順口、貔子窩間的定期郵政船開始執行。1895年1月11日,第一軍和第二軍間的郵路開通,此後朝鮮以北的郵件全部投送到大連灣發出。山東作戰軍於1月24日在龍睡澳登陸,第二軍郵政部立即開始收集郵件服務。戰爭中期的遼河平原會戰,第一軍和第二軍郵政部在蓋平、海城、牛莊、營口、田莊臺之間連成郵政服務網。4月18日,徵清大總督府偕行的野戰高等郵政部到達旅順口,統一管理第一軍和第二軍郵政部的郵政業務,一直持續到日清簽訂《馬關條約》全軍撤回本土為止。近衛師團赴臺灣作戰,師團所屬郵政部於6月10日在基隆開始郵件業務。7月2日,臺灣總督府郵政部在基隆登陸,統管基隆、臺灣的全部郵政業務。1896年3月,臺灣戰爭落幕,運輸通訊長官部、野戰高等郵政部相繼相關,郵政業務全部移交臺灣總督府郵政部。
日清戰爭期間,日軍從實施新諭令日起至1896年3月臺灣戰爭結束,日軍郵政部門共集信5,226,481件,配達6,823,144件,合計12,049,625件(包括反覆配達次數)。其中私信總計4,647,897件,佔全軍郵件的889。各戰地平均每日發出的信件數,朝鮮為6,738件、清國本土為14,851件、臺灣為12,332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