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3/5 頁)
樣才能與西方國家的技術保持同步,才能避免出現總跟著西方國家後面追趕的窘境。
可後續鉅額投入才是中國最大的短板,在目前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實現,也可以說現在時機完全不到。
之所以說在後期巨資投入方面日本能行而中國不行,其主要原因是兩國對企業的政策不同造成的,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國際環境造成的:
其一,美國把日本看成了自己的馬仔,日本開發儲存器什麼的,並沒有搶佔美國的核心技術和利益。美國為了扶植這個在亞洲為他們出頭的幫兇,也為了顯示西方制度的優越性,他們不但不會打壓日本在一定程度上的創新,反而會默許甚至鼓勵。
而中國是美國的天然對手,有蘇聯存在,特別是蘇聯現在擺出一副主動進攻的樣子,讓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手忙腳亂的感覺,他們暫時需要中國這個盟友。因為只是暫時的,西方國家對中國自然是又打又拉,但最終會以打壓為主。
美國絕對不可能像對待日本一樣,給中國讓出低端積體電路的市場,也不可能讓中國在市場公平的拼殺。有了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的狙擊,現行制度下的紅色中國是不可能透過銷售高新技術產品從國際市場上得到鉅額利潤的,也就不可能有鉅額資金源源不斷地用來進行積體電路的設計、開發、製造。
依然只能如現在一樣,國家領導人摸一下腦袋,下一道命令,撥一筆資金,搞一次技術攻關,等成果一出來就宣佈一下,在報紙上吹噓幾天。
其二,日本聯合開發研製半導體積體電路是企業出於自身利益考慮而自願進行的技術聯盟,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企業賺錢。產品開發生產出來後,馬上向世界傾銷,換取利潤後再進行研究開發,以此形成良性迴圈。而中國此時卻不一樣,大型科研專案都是國家主導,企業不可能也沒有錢來進行這類開發。
而中國在進行這類研究的時候,部分目的確實是為了生產、科研所需,但更大一部分目的則是為了面子問題,是為了為國家爭光:“西方國家能做的,我們也能做”。
至於做出來之後能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就沒有人管了。很多時候我們的技術在某一時刻接近了西方國家,但這個技術一旦被有關部門鑑定,那它就被放進了檔案室、寫在了功勞簿上,花費的鉅額資金就是讓國人高興了一下而已。
古往今來,沒有利益驅動的行動沒有能長期堅持的。
其三,重生來的郭拙誠知道今後的技術發展情況。在90年代,當國外的電子企業進軍中國時,每進來一個企業,他們通常都會選擇國內同行業最頂尖的企業、科研機構與之合資、合作。當合資協議一達成,他們立即取消其自有研究機構,改從其本國總部研究機構獲取技術,並直接從國外引進全套生產線。
如果國內合作方不同意取消研究機構,他們便以研發投入太大、成本太高為由,威脅終止合作專案,要從國內撤資。
這個時候,國內領導們已經在改革開放中嚐到了甜頭,引進外資成為了一項地方政治任務,和官員的升遷直接掛鉤。面對外資的威脅,地方政府負責人常常因為出於自身政治資本角度考慮,往往答應對方的無理要求。
這樣一來,國人越來越變得浮躁,什麼都看在錢上面,只追求短平快,錢來的越快越多就越高興,什麼基礎研究什麼遠景投資什麼長期培育都被扔到了一邊□至為了錢國人什麼都可以做,吊白塊、三聚氰胺什麼的都可以用,更別說考慮什麼買外國的裝置、產品會衝擊國內企業了。
不到十年時間,國內很多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機構或企業的內功就被廢得一乾二淨⌒發人員大量流失,以前那些技術不是被當著垃圾拋棄就是被外國企業無償佔有。
就國產半導體裝置製造業而言,中國一直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