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2/3 頁)
刻比吃了苦膽還苦。
“那是老四家的二小子對吧?果然本性難改……”
臺上,朱元璋面露不喜,而旁邊的壯年將領則是作揖為朱高煦開解道:
“陛下,此小子參軍以來老實本分了不少,今日想來是見了陛下,有些高興導致行跡放蕩了。”
“嗯……”朱元璋應了一聲,緊接著看了看朱高煦所在的方陣,不免皺了皺眉。
在他眼中,這個充斥著諸多武官子弟的千人方陣破綻百出,如果換做他年輕時,只需要一支百人長槍隊就能擊潰這群武官子弟。
“魏國公,開始吧……”朱元璋示意壯年將領開始,而壯年將領見狀也連忙回禮應下:“臣領命!”
在應下之後,他轉身走到了校臺前,眼神示意了一下旁邊的四衛指揮使,隨後四衛指揮使紛紛舉起手中一面面紅旗,揮手間以旗語號召諸軍散開。
很快,大教場內最為精銳的兩萬餘名重甲精銳依隊,一隊隊散去,並退到大教場的邊緣,只留下了一個空蕩蕩的場地,以及那千人規模的武官子弟。
隨後,千人武官子弟又分作十隊散開,每隊百人,各自站在本隊訓練時定好的位置上。
不過這途中許多人分不清自己所處哪一隊,以至於隊序凌亂,看得高臺上朱元璋直皺眉頭。
四衛精銳花費幾分鐘散開的事情,到了武官子弟這裡,卻足足花了兩倍的時間。
等眾人終於穩住陣腳,高臺上的百餘名健壯力士才異口同聲的喊起了這次考核的內容。
臺下,少年人深吸了一口氣,又看了看四周東倒西歪的武官子弟,心裡的竊喜幾乎都快從臉上溢位來了。
“今日就是我朱高煦改頭換面的第一天!”
瞧著四周人,朱高煦激動的抓緊了手裡的槍桿,連帶著身上四十餘斤的甲冑都不顯重了。
自三個月前他適應了這具身體後,他便知道自己來到了大明朝的洪武二十七年,並且自己的身份還是一個未來的郡王。
這身份讓朱高煦高興的合不攏嘴,但當他在前身的記憶裡得知自家老爹就是大名鼎鼎的燕王朱棣後,他的心情直接跌落到了谷底。
以他前世的記憶,不出意外的話,他將在一年之後被爺爺朱元璋冊封為高陽郡王,然後被留在南京繼續讀書。
過幾年,爺爺朱元璋駕崩,自家那個“大兄”朱允炆就會在自家爺爺駕崩幾個月後開始削藩。
周王朱橚、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
不到一年時間,自己還活著的十九個叔叔一下被幹掉四分之一,而自家老爹被逼的裝瘋賣傻,最後硬生生被逼著奉天靖難。
而自己,雖然僥倖跑路回到了北平,但結果卻被自家老爹帶著走上了造反之路,在這片大地上演一場被稱為“靖難之役”的世界級表演。
後來爭儲不利,自己部下被殺,自己還在老爹和好大哥死後被自家的大侄子囚禁了起來。
事後,自己一腳絆倒大侄子,然後被大侄子做成了宣德年間三大特色的“宣德燒烤”。
“直娘賊……”想到自己的命運,朱高煦暗罵不止。
他抬頭看向了高臺上那個濃眉大眼的“本分人”朱允炆,恨不得這會兒就把朱允炆之後乾的事情告訴朱元璋。
不過以前身留下的記憶來看,如果他敢這麼詆譭皇太孫,估計被圈禁鳳陽高牆就是他的結局。
想到這裡,朱高煦深呼吸了幾下,腦中回想起了自己過去三個月的所作所為。
他先是吵鬧著從諸王讀書的地方搬了出來,然後死皮賴臉的纏著自家舅舅徐輝祖進了軍營,苦練了三個月好本領。
直到今日,他以藩王之子的身份和一群武官子弟混跡到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